郭声健 | 这是一种全方位受益、全员化赋能的乡村美育公益帮扶新模式
编者按:2022年,德清公益迎来了新的战略调整,我们将持续探索如何做好“面向人人的音乐教育”,助力村小提升音乐教育质量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之一。
4月,我们正式在安仁县华王乡大塘村小启动了“乡村美育e课堂”项目试点,联合安仁县教育、安仁县教育基金会,邀请天心区徐杨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点对点帮扶。郭声健老师是“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公益项目的发起方之一,也是德清基金会的理事,在战略调整和新项目筹备期间,一直在方向上引领着德清公益,“乡村美育e课堂”的名字就取自郭老师。
5月6日,“乡村美育e课堂”第一次搬到米多多公益直播间,德清公益特邀郭老师写下观看首次直播课的感受,跟随郭老师的视角一起来了解我们的村小直播课吧!
5月6日上午,我全程观看了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乡村美育e课堂”项目的第一堂直播课,很感动,很兴奋,也很受启发。感动这些年来,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的乡村美育公益行动聚焦点不断地下移,越来越关注每一个最普通的乡村孩子,从组建合唱团到合唱展演,从合唱夏令营到常规音乐课堂,从县城乡镇学校到村小教学点,为实现公益美育人人受益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兴奋的是“乡村美育e课堂”可以说是成功探索出一种乡村公益美育新模式,为依托公益项目促进实现乡村美育面向人人打开了一扇窗户,走出了一条新路。
感动与兴奋之余,更多地是受到启发。我边听课边思考,在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奇缺、教学资源匮乏且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补齐这块短板的背景下,这样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公益人使命情怀爱心以及城市学校优质美育资源融于一体的乡村美育帮扶模式,其实这是一种全方位受益、全员化赋能的乡村美育公益帮扶的理想模式。
据了解,本项目首批直接受益的学生为湖南安仁县华王乡大塘村小的三个二年级班的122名乡村孩子。由于学校没有专业和专职的音乐教师,以往他们偶尔能上一堂音乐课可能也只是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组织唱唱歌而已。如今,他们第一次享受来自省城优秀音乐名师的音乐课堂教学,而且从现在开始,每周一节,连续十周,这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根本不敢想象的。所以,我们通过直播,感受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那份喜悦。
或许他们第一次这样正式地上音乐课,歌唱与律动等都不一定跟得上拍,但在我看来,那正是一种孩子们从未体验过的快乐让他们在自由放飞,是那一片片从城里飘来的音符激活了他们尚待培育的审美基因。
这所学校一共有19位老师,我也注意到那一时段没有上课的老师也都来听音乐课了,他们有的是作为跟课老师配合直播授课老师进行组织教学,有的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道通过直播听课,其实这就是一种可行的兼职音乐教师培养方式,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上课,他们一定会以这种浸润的方式慢慢成为有模有样的乡村学校兼职音乐教师,而且这种教师赋能模式,眼下看是比较经济、可行且富有成效的。随着项目的完成,直播课迟早有一天会结束,但通过直播课在乡村教师中播下的美育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且生命力旺盛。
在这里我要特别为长沙市天心区徐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公益使者们点赞。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充满美育情怀的音乐教师群体,这一公益项目才能得以落地生根。团队采取“每班一理事,每课一教师”的模式,三个班配备三个“编外班主任”,30节课由30个教师分别承担,这样的一种师资投入和配置,甚至在城市学校也是很难企及的。这足以表明公益团队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我在这里为他们点赞的同时,还特别想强调的是,他们的美育公益行动在让华王乡大塘村小的100多个乡村孩子和19名乡村教师受益的同时,何尝不也是在为他们自己赋能呢!
首先,他们能够被赋予情怀的能量,这是只有真正参与和体验了公益行动才可能获得的一种洗涤灵魂般的能量;其次,他们能够被赋予教学的能量,通过了解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和乡村孩子的音乐素养现状,兼顾城乡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异同,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一种质的提升;再次,他们能够被赋予思想的能量,当老师们真正走进乡村学校,走近乡村孩子,了解到学校美育依然存在着如此的不公平现象时,他们必然会思考,这是应该有的学校美育生态吗?
由此引发的思考必然会点燃老师们思想的火花。概而言之,他们作为美育人,通过参加美育公益行动,定会让自己变得更纯粹、更高尚、更美好。最后,祝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美育e课堂”首期直播圆满成功!期待这个项目能坚守自己的公益初心,不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认真听取各方反馈特别是帮扶学校华王乡大塘村小师生们的感受与诉求,锐意探索与创新,不断丰富与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美育的普及与发展探索出一条最可行、最有效的理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