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中国日报 | 共谱和谐乐章

2020.10.30 422 字号

编者按:

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自2018年起开展战略合作,携手推动乡村中小学合唱教育发展,累计培训乡村音乐教师850名。
8月23-29日,匈牙利驻华文化教育参赞、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主任宋妮雅博士一行到安仁走访调研,为安仁带来3名“音乐背包客”,让安仁的师生们体验珂达伊音乐教学法的魔力。
China Daily 以整版篇幅进行报道,全文如下图:


以下为报道译文

共谱和谐乐章  

 

孩子们围成圈做热身练习。
这不是体育课,也不是高强度锻炼的前奏,而是一堂音乐课。似乎不像你想象中那样,孩子们踩着节奏,摇晃身体,打着节拍。可能是有点不同寻常,但效果不错。
确切地说,这是珂达伊教学法,它源自匈牙利作曲家佐尔丹·柯达伊(1882-1967)。今年8月,湖南郴州安仁县合唱团的孩子们体验了一把。

 

兰迪是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的特聘教师,去年来到中国。她和她的同事诺拉在中国开展珂达伊音乐教育法传播,大家叫她们“音乐背包客”。

她在安仁为一个中小学合唱团进行日常排练。 “我很兴奋,能够加入到帮扶贫困地区孩子们音乐教育的行列中。”兰迪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回顾道,“孩子们热情满满,非常有纪律,但是我想告诉他们合唱不仅仅是守纪律,还可以很好玩。”

珂达伊音乐教学法通过互动式教学,而非填鸭式和复杂理论,发掘孩子们的音乐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和肢体动作传递音乐。它在二战后就成为了匈牙利的主流教学法,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

安仁县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去年刚刚脱贫摘帽。这些经济薄弱的地区,人民还在为生计而奔波,音乐教育似乎是无法负担的奢侈品。

珂达伊来到这里,得益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一个致力于推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公益组织,它从2015年开始在湖南、湖北14个县开展音乐扶贫项目(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在基金会的资助下,14个县里,合唱团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然而,钢琴、乐器和其他相关音乐教学设施等仍然没有完全配齐。

2018年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加入项目后,珂达伊音乐教学法为乡村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兰迪说,钢琴对匈牙利家庭来说也并不是普及品。因此,无伴奏—没有乐器伴奏的歌唱—应运而生,很多古老的匈牙利民歌都是无伴奏,代代相传。

“对孩子来说,声带发声是天然的,乐器不是,所以珂达伊教学法不受限于空间和外部条件。”兰迪解释道。

拖到27秒,就能找到王琼😄

王琼是安仁县城关中小的一名学生,她回忆道,“上兰迪老师的课时,我很放松,一边游戏,一边学习。有次,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声音,我们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我觉得我仿佛就是一座大山,非常有意思。”

传道授业

手势在珂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仅代表每个音阶的准确发声,也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媒介。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匈牙利的老师们从来不凶学生。”安仁本地的音乐老师陈晨曦说,“如果排练中有什么问题,她们都引导孩子们通过手势交流,这样孩子们不会吵嚷,也能更好地保护声带。”

同时,师生在排练中形成的温柔、舒适的情感链接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好的影响。至少有一点,它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我以前很胆小,”安仁合唱团的潘佩茹说道。“但是参加合唱团之后,我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了,而且多了一个唱歌的爱好,我和同学们有更多的话题了。”

“合唱团就像一个小社会,这个项目能提升孩子们的社会竞争力,”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主任宋妮雅观察之后有感而发。“受到鼓舞的孩子们在其他课程中表现也更好。”

像安仁这样的县城中,父母都外出务工,大部分孩子们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爱与人打交道。

“在匈牙利,加入合唱团是为数不多让孩子们倍感自豪的事情之一,”宋妮雅表示。“我相信这也能为中国的孩子们带来很多快乐时光,他们会为自己骄傲的!”

这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的发起人李克梅发起“快乐合唱3+1”公益项目的初衷高度吻合,“城乡教育最大的区别其实不在语数外,而在美育等综合素养的培育上。合唱团能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和谐共处,这将让他们一生受益。”

宋妮雅明白仅有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通过珂达伊音乐教学法来做教育扶贫需要更多本土“播种者”。匈牙利 “音乐背包客”们为孩子们带来快乐,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本地老师们。



2018年起,珂达伊音乐教学法公益培训已经培训850名乡村音乐老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培训在线上继续开展。

黄文娟,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名数学老师,她参加了3-6月的珂达伊在线培训。她任教的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因为她喜欢唱歌,就挑起了指导合唱团的任务。

“我不是专业出身,”黄老师对《中国日报》记者说道。“以前上音乐课都是我先唱一句,孩子们跟着唱。我发现好多孩子都会跑调,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纠正他们。学了柯尔文手势和珂达伊的其他方法后,上起课来更容易一些。”她在三年级班级中试着用了学的方法,话语中略显兴奋。

“掌握了方法的孩子们自己在家练声就能找准调,不用再模仿我。”

“老师鼓励我们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和能力差异,不要用一套方法对所有学生。”

黄老师会定期把她的音乐课录像发给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的老师们,以便老师们做后续评估。

“我也会把我学到的珂达伊基本知识传授给其他老师,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像这样快乐学习音乐。”

文化共鸣

“在中国推广珂达伊并非‘单向’”,宋妮雅指出。“文化交流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们从项目中也获得了很多新灵感。”

这种情感共鸣有其历史渊源。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马扎尔人,被公认为来自东方。

据兰迪说,源于18世纪以前的古老的匈牙利民歌都是用五声音阶所创作(每八度里五个音),这种音阶在珂达伊对儿童教学中广泛运用。

中国古代音乐通常也采用五声结构。

去年,兰迪走访了中国很多地方,收集了内蒙古、四川、贵州和其他省区的许多民歌。

“珂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传承匈牙利民歌,尤其是二重唱的重要途径,”兰迪说道。“中国民歌,结构更为复杂,能极大丰富它的内容。”

兰迪和她的同事正在起草中国本土化的珂达伊教学教材。她在外授课时,都会尽可能收集传统的本土歌曲。


在安仁上课的最后一天,本地的合唱团演唱了一首匈牙利家喻户晓的民歌Bodzavirag》。在孩子们天使般的嗓音中,老师们对音乐教育的热情也乘风飞扬,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