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界的宝藏群体要出道了?
又到了“快乐合唱3+1”合唱训练营营员们出(官)道(宣)的日子了。2021年8月,在合唱训练营出道的是来自湖北省黄梅县、湖南省城步县和重庆市的132名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
今年,小编继续做个冷酷、无情的提问机器,以问题解答的方式来让大家看到,音乐老师们除了能歌善舞,还有思想上的深度,是教师界名副其实的宝藏群体。
城步教师团
亮相环节
第一期,让我们走近来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教师合唱团。“快乐合唱3+1”去年9月落户城步县时,小编了解到城步县共有音乐教师101人,其中专职39人,兼职62人。当时启动仪式后,项目专家周跃峰教授和尹晓晖给全体音乐老师进行了合唱指挥培训。
城步县“快乐合唱3+1”项目启动仪式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今年,43名音乐老师(其中女士34名、男士9名)将组成一个混声合唱团来参加合唱训练营。他们中,专职音乐老师16名,兼职27名。其中,28名老师大学所学专业为音乐相关类,15名所学为非音乐类专业。最高学历是大专的老师有3人,本科的有40人,其中,24人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他们,就是下面这群可爱的人儿~
参培教师姓名、任教学校、毕业院校及专业一览
问答环节
看完老师们的亮相,回到问答环节。小编为老师们准备的问题是:
想一想您班上的小可爱和淘气包,您认为乡村音乐教育应该更注重审美教育还是人本教育还是其他?为什么?(审美教育主要是指乐理知识、声乐等音乐素养的提升,人本教育是指只把音乐当做手段,更注重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成就健全的人格)
这是个和“To be or not to be?”一样让人冥(左)思(右)苦(为)想(难)的问题。43位老师中,接近一半(25位)的老师认为,乡村音乐教育应该更注重人本教育。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老师A:我认为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应注重人本教育,如今乡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过早离开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们大多教育不得法,以致大部分学生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到个性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成就健全的人格很重要。
老师B:在乡村音乐教育上我更倾向于人本教育。单就小学生来说,我觉得音乐都是一种手段,是孩子放松愉悦时的调节剂。这个年段的孩子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理解是有限的,甚至也不能接收我们所谓声乐技巧,用固定模式教会孩子唱歌,我会觉得那不过是个唱歌机器。与其教不如让孩子学会听,多听,韵律、节奏甚至情感,我觉得不用多说,其义自见。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能让音乐进入整个小学教育,成为一个辅助工具,利用节奏韵律、娱乐性质吸引孩子注意,学习估计也会变得轻松!
老师C:人本教育。音乐教育会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全面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老师D:人本教育。因为乡村音乐教育条件滞后,学生接触面窄。
有6位老师认为在乡村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应该优先于人本教育。其中两位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老师E:我认为审美教育为重点,好的审美引导也能健全孩子人格。
老师F:我觉得乡村音乐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审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真正爱上音乐。
剩下的13位老师都认为乡村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并重。
老师G:乡村音乐教育其实可以人本教育与审美教育并重,音乐的学习完全可以知识与技能齐头并进、立体进行。现在信息发达,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与教学设备极大改善,为音乐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理念与教学能力是实施目标的关键。
老师H:我个人觉得审美教育和人本教育相结合才是音乐课的价值所在。
老师I:我觉得审美教育和人本教育都需要,乡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那么好的美育环境,没有培训技能的课外班,所以我认为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多开口多聆听多参与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在感受中收获。
老师J:审美与人本完美结合,既要掌握知识技能也要健全学生人格。
从老师们给的理由可以看出,他们有站在乡村音乐教师角度的、有站在乡村孩子角度的、有站在乡村音乐教育现状角度的,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编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带动音乐老师们多多思考音乐教育和音乐课堂本身。
城步县的教师团介绍到这边就结束啦。8月10日晚上的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闭幕式公益音乐会上,期待老师们走花路“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