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许洪帅博士与"快乐合唱3+1“的音乐链接
2019年5月9-11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音乐课堂变革与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特邀“快乐合唱3+1”项目组、项目县教育局负责人和乡村一线老师参会,共享“顺序性音乐教学”10年的研究成果,会后老师们表示收获颇丰。
(图为快乐合唱3+1项目县参会人员合影)
2019年6月26-28日,“顺序性音乐教学”主要发起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许洪帅博士和德清基金会发起人李克梅女士到“快乐合唱3+1”项目县--安仁县调研,三天时间,走访了7所中小学(思源实验学校、禾市中小、玉潭学校、众成学校、灵官中小、县实验学校和城关中小),从各校音乐教育基本情况、校园文化、艺术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和合唱团发展情况等多角度了解乡村音乐教育现状,以期探索“顺序性音乐教学”在乡村地区落地的可能性,并为安仁县音乐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打破“一课一歌”,挖掘歌曲间联系
许博士观摩了实验学校阳春燕老师的音乐课《土风舞》,并与观摩的老师们分享了课堂点评:
1.呼吸:引导孩子们歌唱时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强或弱地控制气息,带孩子们感受歌唱时的表情、语调和句法,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2.稳定的拍感:这首歌曲是四二拍的,怎样让孩子们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速度和情绪?首先可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歌曲,说出感受。再结合以前所学的四二拍歌曲进一步理解《土风舞》这首歌曲欢快、热烈的曲风:。
3.模进:体会模进对音乐段落带来的变化,可通过复习以前所学歌曲对比体会。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4.切分节奏:让学生理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了解其在本曲中的推动作用,抓住关键句进行学习。整堂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教师扮演引导者,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动作自己体会感受到歌曲的美。
大家注意到了吗?许博士的点评引导老师们在课堂上适度增加关联复习、新学作品和学用延伸的比重,温故知新,同时关注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深层学习的适时强度、密度和关联度,让孩子们在一节音乐课中能链接更多同类型音乐,实现“一课多曲”,这有助于解决孩子们“音高感、音调感”的问题。
二、示范教学引领,让孩子们感知美
观摩禾市中小禾鹰合唱团的排练后,有老师问:“孩子们总是发音位置不对,我怎么表达才能让他们理解呢?”许博士用实际行动演示了“我不说,我做,积极的示范胜于一切语言。”
许博士现场示范把手放在耳根位置,引导孩子们找到口腔打开的感觉
孩子们发声不对时,让团队中音准好的孩子们一一上来示范,让他们倾听示范者的发声,再慢慢模仿,声音立刻就有变化!
三、课内课外结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从左到右依次为:何黎黎、卢德贤、许洪帅、李克梅、陈和欢
28日上午许博士观摩城关中小的音乐课和合唱团展示后,为永乐江镇42名音乐教师开展了简短的讲座,他提出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是基础,而把课外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课外课内相结合,能让孩子们对课堂更感兴趣,从而持续改善学生感性能力、艺术能力和审美行为能力,能够稳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音乐课堂基础要从低年级开始打牢,首先要把孩子教会,让孩子们心里有音乐,能够自己感受音乐的美;其次要勤练,最后要常赛,学校要积极为孩子们打造展示平台,并鼓励家长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许博士表示此次安仁之行收获颇丰, 自己对薄弱地区的音乐教育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乡村老师们的坚守精神感动,希望老师们珍惜自己的选择,把每次学到的技术和方法移植到课堂,给孩子们一个美妙的音乐课堂,让自己青春的付出在孩子们身上绽放。
更多精彩瞬间
许博士思源实验学校座谈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和欢、李克梅、许洪帅
玉潭学校座谈会(右二为校长张兴德,右三为书记何福汉)
众成学校合唱团
灵官中小合唱团合影
禾市中小合唱团合影
实验学校合唱团合影
许博士走访观察各个教学班
城关中小何黎黎副校长为许博士讲解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