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网友投稿第一期 | 名师音乐直播课学习心得

2022.12.01 606 字号

编者按:由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发起、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直播》已经播出五课了。近期,我们发布了名师音乐课堂直播活动征稿,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投稿文章,本期入选并展示的观后笔记来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黄李洁以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南河镇中心小学杜猛2位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的所思所感、所得所获吧。


黄李洁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音乐教师

从教以来,我将我理解的音乐分享给接触到的每一个孩子,为了上好音乐课,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只为达到美育育人的最终目的。我的教学座右铭是:用心教育,让爱智慧!


 


第五课《百鸟朝凤》学习笔记

首先非常感谢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这一次“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活动,感谢县教育局体卫艺股大力推动,让我们在疫情期间能够通过线上的方式不间断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昨天晚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陈倩倩老师的高中音乐赏析课——中国影视音乐《百鸟朝凤》赏析,引发了我对小学听赏课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


 

虽然我是在小学任教,但是通过“文化学者”陈倩倩老师的音乐课堂,让我认识到音乐教师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拥有大量与歌曲、乐曲相关的专业和文化知识,才能够在听赏过程中侃侃而谈。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上的第一堂听赏课,湘艺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海顿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和《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我必须深刻反思:当时我对乐曲的了解仅限于海顿的简介和这两首交响曲书本中介绍的创作故事而已,所以整个赏析过程我自己都觉得干巴、学生也觉得乏味,听赏程度只停留在经过我的提醒学生能够听得出来的、乐曲字面上的突强和乐器慢慢减少的主题音乐片段音响变化,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赏析了。

听了陈倩倩老师的赏析课,我简直太羞愧只给学生带来了书本中已有的艺术表现和文化感知。

如果我再上一次这堂课,肯定不让学生先看到这两首交响曲的创作故事,而是先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音乐家的作品导入,提问学生平常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再引出有关海顿创作这两首交响乐的故事,完成审美感知目标。

然后通过听赏这两首乐曲的主题片段,让学生自己感受乐曲的艺术表现,继而引发思考,联系上一个环节的交流,可能启发学生从“开口说”到“动手做”;其中设计哼唱主题、画旋律线和演唱表现,比如学生选择饰演被惊吓到的贵族或是慢慢退场的某一部分乐手,都能实现学生的创意实践目标。

最后归纳总结,引出这位用音乐表达情绪和诉求的音乐家和对比只用某一种器乐曲能否比交响乐更表达出音乐家所想,完成音乐文化理解。如果还有时间,还可以拓展到维也纳古典乐派或是奥地利的相关文化背景。相对应的,教学重难点也不仅限于学生能够了解作家意图和听辨音乐主题,而是通过听赏和思考,感受音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现在直播课进行到了第五节,这五堂丰盛的精神食粮我只捡到了一点点“小芝麻”,但是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还有八次直播课,我会继续保持好学、好思、好动的学习状态,争取把这些“小芝麻”炒得香喷喷,让学生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杜猛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南河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

2021年毕业于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于2022年九月份考入英山县温泉镇白石坳小学,下派至南河镇中心小学并工作至今。


 

第四课《化妆舞会》学习笔记


 

今天的《化妆舞会》是一节不同寻常的音乐课,来自我们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充分展现了我们陈进文老师的音乐教学素养,展现了音乐教育专业学院派的专业性。从基础的音乐标记,模唱等,到教师的舞蹈展示由小见大的展示了这是一节载歌载舞的优秀音乐课。

回归到课堂本身,《化妆舞会》作为外国的著名舞曲,在旋律脍炙人口的同时也充斥了很多中小学生难以理解的音乐标记和符号。那么教授并运用其一系列的音乐标记是学生们学好这一著名舞曲的前提。那么众所周知,乐谱是一种用特殊的符号和方式来记录乐谱的方法,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乐谱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机械的记录和“阅读”音乐。

如果想要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的表现力,就必须对音乐加入自己的理解。而音乐记号就好像是在乐谱上做的笔记,无论是作曲家加入的记号,还是演奏者做的标记,目的都是表达或者理解音乐的深层内涵。所以,学习并掌握相应音乐作品音乐标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进文老师通过不断模唱对相应音乐标记进行教授,并逐个攻破难点,是很有必要性的。

这是一首典型的探戈舞曲,所以显而易见陈进文老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探戈的节奏,通过聆听熟悉探戈节奏,再加上欣赏和教师的舞蹈表演,以及对其曲作者和舞曲来历的理解,加深对探戈舞蹈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同时也遵循了关注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这一音乐课堂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老师去学习的。

那么这堂课通过陈进文老师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显的感受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尤其最后陈老师的个人舞蹈 solo ,关注了音乐和舞蹈学科的综合,彰显了其个人全面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一定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加深了他们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热爱,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手段也是我需要加强的。


第三课《趣玩小乐队》学习笔记


 

今天是一节不同寻常的线上音乐教学课,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我们教育工作者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且线上也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

对于线上音乐教学来说我认为以下好处:其一对偏远地区和教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网课共享可以使他们接触到优质课程资源,减轻音乐师资与教学工具不足对他们的影响。线上教学加强了老师及学校之间的联系,二者可开展线上教研教学活动。

其二无论是录播还是直播,视频、图片和资料可在电子产品上反复观看,学生可针对自己学习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其三线上音乐教学家长可陪读,了解孩子的音乐学习进度和状况。其四学科课时减少,课后作业量轻,不仅减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还让教师有了充足的时间,积极听课,反复磨课,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回归到牛永飞老师这个课堂本身来说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这节课上牛永飞老师所注重的点在于音乐中的“节奏”,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的话,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缺乏音乐感知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熟练的掌握并运用节奏是十分困难的,但牛永飞老师另辟蹊径运用“脸盆”这一常见的日常用品来代替我们的“非洲鼓”既解决了乐器的问题又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可谓一举双得。

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对相应歌曲大部分有编写对应的节奏练习,但在教师教学中多数的节奏练习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用手打拍子或用手划拍子,以节拍规范节奏的形式进行简单节奏教学。

但从认知层面上讲,大多停留在数理关系上,认为音乐的节奏就是音符时值关系的组合,忽视了节奏的表现性和动力性。节奏训练的方法还较为缺乏系统性。

永飞老师的教学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幽默随性而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并且在课程的最后,牛永飞老师采取自己吉他弹奏主旋律,孩子们进行打击乐伴奏的方式是这节课程的完美结尾,让学生即学即练,巩固了知识的同时也融入了线上音乐教学的特点呈现出一幅和谐统一的音乐教学的画面,也将课堂的主体完美的交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牛永飞老师的确是一位年轻有为,拥有十八般武艺的新时代音乐教师!


第二课彝族民歌《种杉树》学习笔记


 

这节课是一节少数民族歌曲,彝族的传统儿歌《种杉树》,这节课上何国英老师充分的运用了民歌教学方法中的四步教学策略,即:1方言演唱策略法2民族乐器策略法3分声部演唱策略4舞蹈策略法,使我获益匪浅。

《种杉树》是我们彝族雷波县儿歌,歌曲为中国传统调式“五声徴调式”,有四个乐句,歌词以“牛牛尼”贯穿于音乐中表达亲切的口语叹词。歌曲源自彝族民间故事。

1,方言演唱策略

我们的民歌重点在于对思想感情的抒发,日常娱乐活动中多以演唱民歌的形式表达个人的心情。彝族地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特殊,人们以口头传唱形式演唱民歌,通过将地区语言与音乐相结合,达到了语言、音乐融合的最佳效果。那么由此借鉴到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当中,由身穿彝族传统服饰的何国英老师运用彝族方言进行“接地气”的演唱体现了我们音乐老师的专业性,也将原汁原味的彝族民歌展现在我们学生的面前,充分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其中也体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文化”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其中重要一点是,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即在教学中融入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等,通过说、唱、奏、动、听、游戏等方式探究、表现和创造艺术。上述特点在何国英老师的音乐教学中体现的非常好。

2,民族乐器策略法

首先,以学生为本,从民族地区的生活案例和相关音影视频引入,然后根据彝族传统乐器口弦自制乐器,老师引导用彝族母语的方式学习歌曲,并由老师演唱学生用口弦伴奏的方式理解体验和学习歌曲,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这一点也很好的提现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相结合”这一特点。

3,分声部演唱策略

那么分声部演唱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来说一直是一道难关,对于缺少音乐素质和理论支撑的中小学生来说,想要做到不同声部间的声音和谐统一对音乐老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但在何国英老师的这节课上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何老师教授相关民歌的单音哼唱和口弦伴奏,且在和声听觉上有着相得益彰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新手音乐教师学习的。

4,舞蹈策略法

民族的音乐与舞蹈始终是共存共生的。和谐的音乐与舞蹈队音乐的情感抒发以及歌曲元素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烘托气氛又能够增强艺术感染力。民族音乐的风格通过形体动作的“语言”抒发了不同民族内心的感受,这种有韵律的舞蹈运动,又可以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达到思想意识上的统一。

回顾到我们这节课当中,在课程的最后何国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载歌载舞的音乐总结,用身体的方式体会和感知音乐,实际的感受彝族民歌的节拍特点,节奏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民歌的理解。在学生洋溢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的音乐课堂教学理念。

在课程评论的最后,我记住了这几个名词,即:“快乐感成就感责任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学,给予学生音乐学习的快乐感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掌握了音乐技巧。我们自身也会获得作为教师的成就感。

最后,从民族的角度出发我们音乐教师有义务扛起“弘扬民族音乐”的重任,像课程中的何国英老师一样,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弘扬我们中国少数民族即将隐没的民族音乐。借用我大学时期学过的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