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让母语音乐文化,扎“根”学生心田——《对花》助力乡村美育第九课

2022.12.26 773 字号

20221224日《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九课《对花》,是由成都市武侯区汤静名师工作室在同课异构中选出来的一节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执教者是成都市华西小学倪艺嘉老师,本次直播由主持天团崔学荣老师担任。


1

一堂音乐课简单易学

PROFILE

 

倪艺嘉

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小学音乐教师
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

 

教学道具:朴素、便宜

倪艺嘉老师为这堂课中选用了舞蹈扇这种道具,这种朴素的道具容易购买,且物美价廉,既能很好地呈现课堂的整体美感,还符合《对花》音乐背后的文化形象,辅助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理解。

教学活动:简单、易行

音乐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民族音乐对于学生比较陌生,通过简单易行的活动,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声音、肢体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活动成为一座桥梁,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正投入到音乐中,从感官体验到理解到表达,达到心灵的触动。

活动1: 用扇子模拟人的嘴巴进行对话。用扇子的一开一合来进行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对花体验,活动简单形象,易于操作,便于每个学生的参与,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在夸张的摇扇动作中轻松地体会众人一起对花时的热闹场景。

活动2:用扇子表演开花。跟着音乐节拍开合扇子,带领学生进行律动。第一遍是学生观察老师用扇子开花,对比乐句的速度和情绪的变化。第二遍是学生自己用扇子开花,来感受乐句的划分,熟悉主题旋律。

活动3:集体表演多种队形的变换。本节课设计了单排弧形、双排弧形、四个圆形等座位,学生们集体表演队形变换,过渡自然,没有穿插的杂乱现象,给学生新鲜感,队形变化数量适度有章法。


送教下乡:检验、通过

这节课《对花》曾在邛崃市北街小学五年级送教,只是按U型座位重新布置了一下教室,留出了活动空间留给孩子们做律动,把学生分成了四个组,上课环节和内容没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就直接开始上课了。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孩子们都能接得住,一个个小的音乐活动,从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到中间状态慢慢打开,最后积极参与,完整表现音乐,孩子们都表现得既新奇又兴奋,课程完成得十分顺利。

这也得益于《对花》这节课简单易行的教学设计,从一个个难度不大的小活动开始,循序渐进,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孩子,都可以轻松地去完成,落实!


汤静老师的提醒:

在进行音乐活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1. 突出目标导向;

2. 调动多种感官;

3. 巧用道具辅助;

4. 队形动感变化;

5. 活动层层递进。


 


崔学荣老师的点评:

倪老师是一位有职业幸福感和动力感的老师,她的课,体现了真心、真情、真美。

教学设计简单易行,师生舞动活而不乱,

学生体验津津有味,教学逻辑层层递进,

风格朴素自然和美,中国风味动人心弦。

 

2

用接地气的方法上好音乐课

PROFILE

 

汤静

四川省成都市红牌楼小学音乐教师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汤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四川省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传承四川地方音乐文化

汤静老师一位接地气区级名师,她父母都是乡村教师,自己也是从小在乡村学校读书, 1997年在成都市武侯区城郊的永丰中心小学担任专职音乐老师。



汤静名师工作室

汤静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做四川传统音乐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开发了川剧体验课《小马过河》《狼来了》《百变的颜色》《川剧锣鼓经》《川剧翎子》等等经典课例,探索适合学生的川剧学习途径。


汤静名师工作室

此公众号为汤静名师工作室日常教学研讨活动的记录和工作整理,希望与读者进行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方面的交流和探讨!

工作室成员大多来自区内老师和来自成都市第三区域联盟学校的部分乡村音乐教师。在2020年开始就赴简阳市涌泉镇中心小学和青龙小学实施帮扶工作,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今年年初,工作室还开展了城乡联合教研活动,与曾世祥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手拉手,涉及成都周边的县级市邛崃各乡镇的音乐老师。

工作室通过开展四川传统音乐进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将四川童谣、民歌、川剧、四川清音等传统经典元素,融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母语意识与中华民族的根意识,让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自信的种子深深扎根学生心田,是有根的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中国的方式,传递中国经验、中国声音,反映中国思维,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味;

同课异构进行教学教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节《对花》课例源于汤静名师工作室202110月举行的课例研讨活动。当时采用的就是同课异构,就是想鼓励老师们通过这个活动,打开思路,找到更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逐渐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组成了一个备课小组,一起进行教材分析,讨论《对花》教学活动的设计等,不要随意地去模仿他人的教学活动,而要根据每个老师自己的特长,选择和设计符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的音乐学习活动,展现出自己个性特征的课。

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还邀请了成都大学魏平教授、四川省特级教师寇忠泉老师、武侯区音乐教研员颜克老师等专家,进行了现场课例的评课和指导。在这次活动中,不仅两位老师获得了成长,参与活动的老师们都获得了成长。这个活动验证了同课异构的有效性,成为工作室举行教研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这次助力乡村美育的直播活动中,第六节课也是《对花》,汤静老师特地组织工作室的全体老师观看学习,工作室老师们都被江老师精湛的钢琴技艺所折服。汤静老师按照同课异构的原理,鼓励老师们去积极思考,进一步去认识和分析自己,如何利用自身特长优势,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方向。


同样的《对花》不同的呈现


 

当时另一名参与的袁晓老师,选择了我们小时候玩儿的翻花,翻花在没有打开的时候就像一个葫芦形状的直尺,打开就是一朵圆形的立体花,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

模仿演奏对花:袁老师设计了模仿演奏对花,让孩子们用道具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比如模仿长笛和短笛时,就用横吹的动作;模仿双簧管时,就用竖吹的动作;模仿小提琴时,就把葫芦形状的那边放在脖子的位置,右手模仿拉琴的动作,这样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乐器演奏的感受与记忆。

分组开花活动:老师将孩子们分成了五组,每个组的翻花道具的颜色是不同的。先是按老师制定的顺序,一个个小组模仿开花,打开翻花道具,再请孩子们自由选择在其中一个乐句进行开花,给孩子们自由设计的空间,鼓励孩子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3

音乐传统,传递中国声音


PROFILE

崔学荣

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义教《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


传统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口传心授


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体悟民族风格韵味的建议、口传心授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传承方式,主要是传授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民歌戏曲中的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音腔韵,如果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民歌的腔音腔韵,进而把握民歌《对花》的民族风味,可能比只强调切分音和重音会更好。


播撒中国传统的哲学观

如何在以美育人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播撒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建立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等,崔学荣教授针对汤老师团队提出的三和三美和美课堂的范式追求与表现,进行了概括总结:


 

课堂中的三和声、和谐、和悦,强调的是一个字,这是中国人的的哲学观、中华民族尚和的传统美德体现;课堂中的三:即美声、美行、美心,强调了一个字,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体现。今天这节《对花》的活动体验、课堂气氛等,就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体现了其团队倡导的和美课堂追求。


4

直播间特别的暂停

2022

截至目前直播数据

20221029日以来,我们一共开展了9堂精彩纷呈的直播课,包含课例展示、课例解读、交流研讨三个环节,我们看到了直播间老师们对继续学习的渴望,这样的热情使我们很受感动也心怀感恩。同时,这9次课获得了广大网友准时准点的追随、以及众多热烈的讨论,难能可贵的是收获到了很多乡村老师和直播间粉丝的课堂学习笔记。以下是我们的直播数据,感谢你们每个人奉献,才有了这么可观的数字

 

九次课观直播时长约  20小时

观看次数 76709 

观看人数 45439 

收获点赞515621 

互动评论12850  

重要通知

 

在线收看的所有观众们,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陪伴,鉴于当前疫情的发展态势,切实保障组织听课的乡村音乐老师以及直播团队的健康安全和直播质量,经慎重研究决定将于1231日起播出的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10~13课延期到下学期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课程结束之前,我们也收到了此次活动发起者郭声健教授的心里话


郭声健:

老师们好!自从1126日我主持完第五堂直播课到现在,已经差不多1个月没有和老师们在线上见面了,很想念大家。这段时间我每周看直播,在感动于从执教者、名师,到主持人、主播以及观众等所有人的投入、坚守与支持的同时,更多地是在不断总结与思考如何才能把这个活动做得更好,既能真正有效助力乡村美育发展,也能切实赋能观看直播的所有师生。毕竟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无论是活动的设计还是直播的课例,肯定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好在我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好在这项活动还会继续下去。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的一年把这项活动做得更实在、更精彩。春节即将来临,请大家务必保重身体,让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温暖有爱、健康平安。春节后再见!

最后,在即将跨年的前夕,祝福大家旧疾可愈、新年可期,顺顺利利、喜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