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一年级的音乐课堂会是怎样的? |《竹子冒尖尖》给你答案

2023.04.23 443 字号

-  前言   -

2023年4月20日“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十五课《竹子冒尖尖》,由上海市浦东新区陈璞音乐名师基地选送,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李丽老师执教,为一年级唱游课。主持人由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崔学荣博士担任。

“唱游·音乐”是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倡导的新课型,“趣味唱游”是1-2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唱游课呢?让我们从李丽老师的这节课中寻找答案吧。

 

1育人无痕——唱游“亲又亲”

PROFILE

 

李丽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音乐高级教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音乐兼职教研员

一堂充满童真的一年级唱游课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一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材第二单元《亲又亲》。孩子们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与培养,已基本养成较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李老师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带领学生感受四三拍歌曲节拍的韵律,依据其速度较快、音区较高的特点,做了降调的调整;结合唱游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与人文知识进行有机渗透,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崔学荣教授:

这节课给我的感觉甜美、和善、率真,李老师巧妙用《竹子冒尖尖》唱游活动,引领小学生切身感悟到了“真、善、美”的小世界。这是一节充满童真童趣、优美灵动、活泼有纪、规则有序的唱游课。整堂课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一气呵成,围绕 “亲又亲”这一人文主题,用“听、唱、动、玩、创、演”等多样化活动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佳境,用一系列“亲又亲”的唱游活动,生动表现出人与人亲密无间的情谊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美。从孩子们甜美的歌声、灵动的眼神、优雅的动作、创意的造型等方面,形象感受到他们丰富的美感体验和超强的艺术表现力。

 

从李丽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条不紊的课堂常规,无不反映出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所在,她用音乐感染学生,用音乐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理解唱游课,上好唱游课

理解:唱游课是上海“一期课改”中重大突破的项目之一,在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陈蓓蕾老师的引领下,集参与课改教师的智慧凝聚成型的,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上海音乐教学经验之一。“一期课改”初期,唱游教学呈现“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的三学特征,中期提出“创中学”,末期提出“评中学”,体现了上海课改对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的思考。2022年全国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中,将一二年级的音乐课称之为“唱游”课,是对上海多年的唱游教学践行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小学音乐教学的指引。

含义:唱游就是“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这也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的,针对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维持较短的特点,通过多个短小、有趣的游戏活动,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让学生快乐的实践活动中。

解析课程背后的精心设计

1. 精准解读教材,挖掘单元育人立意,深化情感。深入解读歌词内涵,创设了拍一拍、演一演、创一创、唱一唱等环节,借歌声表达“亲亲密密”的竹林,隐喻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紧抓单元“亲又亲”的美好情愫,选用其他教学素材,整堂课以“亲”贯穿始终,让“亲”植根孩子内心。

2. 立足音乐本体,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主题巧妙设计情景,如一同前往竹子的故乡江西去做客,并与乘坐小竹排的山里小伙伴打招呼,激发学习热情;再如教室就是迷人的竹林,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冒尖尖的小竹笋、一排排亲亲密密连城海的小竹林,边演边熟悉旋律,激发学生表现欲。

3. 激活生活经验,展开联觉动觉,搭建交流平台。设计了“生活小达人”,通过了解竹子的作用,感受竹子在吃、住、用、行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竹子的喜爱,在音乐中扮演竹笋、竹子,在音乐风中摇曳,感受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用律动表现给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帮学生理解“小竹排”的含义,用童趣的语言激发孩子对竹排随波起伏滑行的想象,用歌声表现歌曲的连贯与柔美,提升演唱能力。

4. 优化教学环节,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合作意识。设计了“玩”的音乐活动,《唱家乡》的“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 四个著名地标,并有节奏地朗读。分小组合作创编出四个栩栩如生的建筑造型。在歌曲的结尾,加入“还有上海迪士尼,我们欢迎您”的节奏念白,感受创编的智慧与乐趣。


 

崔学荣教授:

落实艺术新课标、艺术新课改,充分调动学生听觉、动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音乐,重视在趣味化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体验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唱游中快乐的成长,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中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的育人目标,这节课做了很好的示范。

 

2训练宝典——名师揭秘“三有”音乐课堂

PROFILE

 

陈璞

上海市川沙中学音乐正高级特级教师

上海市“双名工程”艺术攻关基地主持人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期陈璞音乐名师基地由浦东新区教育局挂牌成立,培养工作启动于2019年,培训周期为3年。通过面向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择优招录,共招收了15位正式学员和3位编外学员。基地以“读书、读人、读课堂;做事、做人、做研究”为主线展开培训和学习。基地学习期间,有6位学员晋升中小学一级教师,5位学员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2位学员晋升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6位学员晋升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学员们在区、市级教学与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众多佳绩。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期陈璞音乐名师基地

有情感的音乐课堂

《竹子冒尖尖》蕴含有生动的教学意境。以单元主题“亲又亲”导入课程,让小朋友们合作表演主题歌、节奏对话游戏,创设友爱、愉悦的教学情境;通过视频感受竹林之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竹子”与“竹笋”搭建“竹林”,由景促情、由景导学;引导小朋友在自己搭建的“竹林”场景中边演边唱,感受竹子的亲密友情、小伙伴团结友爱的情谊,感受共享合作的愉悦情感,由景表情。

有顺序的音乐课堂

遵循“听”“动”结合,听觉为先导的规律,从动觉切入,先让小朋友欣赏歌曲优美的旋律,启发小朋友的内心感受,唤起学歌的欲望;将听钢琴伴奏与画旋律线相结合,让小朋友更直观地了解歌曲乐句的特点;跟着音乐伴奏与小伙伴对拍小手、敲击小乐器,感受节拍韵律,跟音乐律动即兴歌表演,都是将听觉转换为动觉。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从聆听完整歌曲、局部难点突破到完整表现等递进学习,完成歌唱学习的目标。

有规范的音乐课堂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后,需建立有规范的教学秩序。教师通过语言指令、音乐引导、多元评价等手段,让整节课既合乎“动中学”“乐中学”,也动而不乱、乐而有序,这是平时每一节音乐课上养成的习惯,是老师日常课堂努力的结果。

“有规范”还是老师能够合理应用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有机地组合,转变“课程即教材”的传统观念,教师参与其中,让小朋友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情感。教学是教师对课堂资源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二次加工。


3一问一答——专家追问深挖信息

PROFILE

 

崔学荣

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义教《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

崔学荣教授: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注重对孩子们音乐课堂常规的培养,以及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李丽老师:在此,我与大家分享几个小心得:

1.记住并准确喊出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

2.用贴近学生的童趣童语建立课堂常规,学生愿意接受并很快记住;

3.抓住每一次游戏机会建立规则意识;

4.巧妙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智慧的惩罚,养成好习惯,促学生友好合作。

崔学荣教授:谢谢李老师的介绍。从你的分享的五个妙招,这些看似平常的智慧小妙招,但却显示出你的教学智慧所在。相信这些心得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和碰撞,我们也感受到重视学科常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崔学荣教授:请问李老师是怎么让一年级孩子们能有这么好的音乐律动、音乐表现的呢?您是如何在趣味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音乐技能或音乐能力的呢?

李丽老师:引导学生歌声美。首先一定要把正确的演唱要求传达给孩子。当你说“音不准”的时候,可能孩子听不懂,最好用的办法,是让她做小老师来判断,先磨耳朵再到磨音准,几节课的指出和纠正,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唱歌的基本要求。

引导孩子律动美。律动要有韵味感,有节奏感,而不是依葫芦画瓢,需要教师细致的关注引导。在情景中扮演大树、小草、小花等等,让小朋友们去自由地创编,再让动作变美。

引导学生空间美。第一阶段:学会个人找空间。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景,如教室的天空里有满天星,学生脑海就有概貌。第二阶段:要有高低的变化。不论什么场景,天空星有远近、森林有大树小花、城市有房高矮屋舍等等。第三阶段:学会合作造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分之一的孩子站在凳子上。再让孩子们即兴呈现情景(举例森林有…),每次开盲盒一样,呈现不同的画面,呈现不同的空间美。

崔学荣教授:请问两位老师,对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些怎样的建议和想法?

李丽老师: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上海郊县的一所农村学校,最初五年,学校硬件环境不尽如意,斑驳的校门与墙壁,但外在的困难不能束缚我对职业、对教育的热情。

对乡村音乐教师,不同的是城乡差异、硬件差异,相同的是要有热爱教学的心,你们要从自己的努力中找到学科的价值感、幸福感与归属感。通过区、市等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精进自己、充实自己、丰盈自己,并敢于和勤于在自己的课堂去实践,当你是星辰大海时,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

陈璞老师:1994年上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就回到自己的母校——一所农村中学工作,直到2016年调离,我在农村中学工作了22年,我的特级教师是在这所农村中学评的。工作过程中自然有困难,有挫折,有奋斗,也有幸福!只要有志向,有实力,有智慧,一个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也是能在专业成长路上走得很远的。

我曾在《给浦东新区音乐名师基地预录取学员的一封信》中这么写的:“我明白大家在专业成长中所有的困难、困惑、期待和盼望。但是,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路上,尽量要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成长心,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长得更高!在我基地的学习经历,希望大家能够用来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抵抗无趣、抵抗平庸。”

 

4每周邀约——崔学荣教授访谈专栏

崔教授在百忙当中挤出宝贵的时间,带领自己的学生在每周直播课后,与乡村教师面对面进行访谈交流,耐心地为老师们答疑解惑,一对一进行专业发展指导。本次交流为第二期,邀请的访谈对象是安化县高明乡塘坳完小的彭佳老师和河北衡水中学的卢琳老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怎么说:



彭佳老师:我在乡村学校音乐兼语文、美术老师、班主任,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一师多职”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在上语文课时有曾尝试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分字词的自我展示环节、分结构分段自主学习的环节。我对跨学科教学很有兴趣,但不知道怎样落实?

崔学荣教授:多学科教学的经历为彭老师提供了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如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文中的篇章结构经验迁移到音乐结构的分析,还可以将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用画笔描绘音乐场景、画旋律等,语文的字词句和音乐的乐段乐句结构及其类似,可以尝试用音乐律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思维。这样便建立起了一种音乐和语文之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立足点,即用音乐和语文两门学科的交叉点,帮助学生串联两门学科的知识结构。

 

彭佳老师:我并不太了解“学历案”,请问这种全新的版式有什么特点呢?

崔学荣教授:学历案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经历或活动过程的方案,它是以学生立场的教案变革。其中在“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的第三次课,是属于一种类似于“学历案”设计的教学方式。牛永飞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在后续的网课教学过程中,用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卢琳老师:我在学校除了承担音乐教学任务,还分管德育处的工作。下周衡水中学将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将以艺养德、以艺育人的理念渗透其中。

崔学荣教授:卢老师的德育工作可以结合音乐的美育属性贯穿其中,发挥育人本色。可以看看合肥一中韦永珍团队在戏剧实践中渗透德育美育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融合式的戏剧教学方式,以及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刘姝老师的“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戏剧育德”课程,这都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经典案例,值得借鉴。


卢琳老师:我是一名来自河北高中的音乐教师,第一次参与德清公益教师研讨会,收获颇多。在我的个人观念里,认为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变化,小学生——吵;初中生——闹;高中生——静。比如中小学课堂中的音乐律动环节设计,学生会非常积极的完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配合。而高中生的课堂可能会欠缺一些活力。虽然多年在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但是我有些困惑,如何能让我的音乐课堂“活”起来。

会上,崔老师回答了我问题。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跟着音乐律动起来,再于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角度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还列举了几例高中优质课中的设计环境进行说明。

高中生的优势有,他们所拥有比小学初中生更加丰厚文化知识积累。如何在课堂中把他们的长处突显出来,更加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在课堂中时常会通过作品欣赏升华到德育教育方面。如何将德育工作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得更好,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去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非常期待下次德清公益研讨中老师们相互“头脑风暴”,产生新的想法,也会解决新的教学实际问题。

 

猜你需要

 

 

崔教授访谈结合每期的直播课,针对老师们的疑惑进一步解答分析,指明专业发展方向,点燃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并分享了《音乐微格教学》中值得参考的资源,希望给予乡村教师真正适用的帮助。

 

给一年级的小朋友立规矩难,但李老师有方法很实用,音乐老师们你们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