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乡村美育E课堂 | 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音乐之窗

2023.07.20 297 字号

2023年上学期“乡村美育E课堂”在安仁县华王乡、金紫仙镇持续进行着,由长沙市天心区徐杨名师工作室的32名老师(以下简称徐杨公益团队)、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45个师生(以下简称华师王朝霞公益团队)两个公益教学团队,为这2个乡镇的5所学校13个班的481名学生,完成了142个课时日常音乐教学。

2022年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为深化县域模式,将合唱公益聚焦点下移,从县城乡镇学校到村小教学点,关注村小的最普通的乡村孩子,正式在安仁县启动了“乡村美育E课堂”项目,针对村小没有音乐教师的问题,采用远程线上教学的方式,先后与这两个团队合作探索了两个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是将信息技术和公益爱心以及城市优质资源融于一体的乡村美育帮扶模式,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做法吧!

 

01

探索创新先行者

——徐杨公益团队

徐杨公益团队在徐杨老师的带领下,由32名长沙市音乐教师组成,本学期在安仁县华王乡大塘村小一年级2个班开展了“乡村美育E课堂”,采取了“班主任管理制”模式,即由徐杨团队的范黎衡老师担任项目的班主任,管理全体参与授课的教师,根据学校课表提前安排好每个班级每堂课的授课老师,并进行教学跟课,了解班级进展。本学期共授课为32课时。

截止2023年7月,徐杨公益团队已在安仁县华王乡大塘村小完成了3个学期的音乐日常教学任务,已累计为7个班的297个学生上了112节高质量的音乐课。

徐杨公益团队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在徐杨名师的带领下起步早,且全部成员均来自同一个教研组的音乐老师,集公益、教研、科研于一体。

 

左二徐杨老师,左三曾丹青老师

 

名师引领做公益。徐杨老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省级音乐名师,还一直热心公益。单说与德清公益的缘分,就是从2017年10月开始的。徐杨老师积极帮扶“快乐合唱3+1”安仁合唱工作坊的教学教研工作,到安仁为89名音乐老师做了题为《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与实践》的公益讲座。2022年徐杨老师参与了“米多多公益直播间”的“音乐名师的教学宝典”系列的教学,3月17日携5位助教,带来了宝典六——《捕捉音乐的美:透过音乐要素,感受音乐形象,提升音乐审美》的直播课。正是有了前期这些合作的机缘,才有了徐杨老师带领工作室团队共同支撑起来的“乡村美育E课堂”,经过多方的反复沟通于2022年4月15日成功开课。

 

教师合力共奉献。徐杨公益团队的31 名老师,以接力棒的形式,连续开展的三个学期的“乡村美育E课堂”,是第一个合作开展“乡村美育E课堂”的团队,是探索创新的先行者。采取“每班一理事,每课一教师”的模式,三个班配备三个“编外班主任”,30节课由30个教师分别承担,集合了团队的力量,每个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让乡村孩子们第一次享受来自省城优秀音乐名师的音乐课堂教学,还给孩子们送去了爱心礼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造就了一支教学优秀、乐于奉献的团队。

 

集公益、教研、科研于一体。徐杨公益团队在这一年半的公益行动中,不仅包括了高水准的线上音乐课堂的公益教学,给乡村孩子们带来专业且有趣的音乐课体验,持续开展了一年以上的具有长效性的公益行动,同时还与徐杨名师工作室的日常教研活动融为一体,并以此次公益帮扶行动为基础,同步申报了课题。

 

02

双向育人促共赢

——华师王朝霞公益团队

 

华师王朝霞公益团队在王朝霞院长的带领下,有4老师和34研究生,7名大学生组成,本学期在金紫仙镇新洲学校、豪山中小、羊脑学校、关王中小展了“乡村美育E课堂”,这是他们开展的第一个学期。4所乡村小学的一二年级共11个班级开展,覆盖学生420人。

 

华师王朝霞公益团队是在郭声健教授的提议下推出的,也是项目第一次与高校产生了链接,建立了专家指导团队和学生教学团队,设计了双向培训的模式,培育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专家率团连高校。2023年1月17日“快乐合唱3+1”五方工作会议上,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理事郭声健老师提出乡村美育E课堂项目和高校合作的设想,两天后,郭老师联系了自己的学生、也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副院长王朝霞。2023年2月23-24日,“乡村合唱节+乡村E课堂”项目启动仪式暨现场调研活动在安仁县同期开展。确定“乡村美育E课堂”落户安仁县内最边远的金紫仙镇,是由“政府(含教育局、教育基金会)、高校、公益机构、中小学”四方协同的公益行为,是新时代乡村美育公益浸润的创新探索。

 

 

轮值指导来改进。华师王朝霞公益团队由王朝霞副院长领队,由教师教育部王晓盈、李婷和陈艺文三位老师组成专业指导团队,实行轮值制度进行教学指导管理,由指导老师负责本周的课程教学、对接沟通和反思改进的统筹工作。为了保障“乡村美育E课堂”教学质量,华师团队还坚持课后总结,本学期在德清公益的微信订阅号中发表了由华师代课老师的10篇上课周记,3篇金紫仙镇学校跟班老师的课后感想,记录“乡村美育E课堂”背后的故事。

 

双向培育可持续。华师王朝霞公益团队本学期在金紫仙镇学校开展的“乡村美育E课堂”采用了双向培训模式,一方面让教师队伍的“预备军”——在校音乐专业学生(包括在读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及优秀本科生)提前实习上岗;另一方面让乡村学校在岗的兼职教师在“乡村美育E课堂”的跟班上岗,每周先跟着旁听学习一节线上课,再由华师团队用半辅导的方式,远程辅导跟班老师线下独立上一节课,线上线下、你一节我一节双向合作完成了本学期音乐课堂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双向培训,加上51名在校学生完成了线上教学实习,8名乡村教师完成了从“代课”到“上课”身份的转变,真正实现了顶岗上岗,提升了在校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培育了学校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王朝霞副院长明确表示,只要乡村学校有需求,他们一定会把“乡村美育E课堂”持续做好,做下去。

 

 

 

安仁县金紫仙镇豪山中小二(84)跟班老师——古枫琴教案

 

03

致敬每一个乡村美育公益使者

 

 

 

04

乡村美育“E”课堂期待你们

“乡村美育E课堂”只用了一根互联网网线,完成了成百上千个乡村孩子的梦,为乡村孩子开齐、开好优质的音乐课作出一个很好的探索。德清公益的“乡村美育E课堂”项目还是刚刚起步,面对广大的音乐课为零的村小,我们还任重道远,期待有更多的优秀团队能够加入到“乡村美育E课堂”公益项目中来,填补偏远乡村学校学生音乐课缺失的空白,从而让每一个乡村孩子能接受到有质量的音乐教育,用童声照亮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