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寻找自然律动 感知生命节奏 | 第二季名师音乐课堂第二课《翩跹而动,共情自然》

2024.04.12 50 字号

2024年4月10日晚,第二季“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二课《翩跹而动,共情自然》,由上海市施红莲名师工作室选送,由上海市七宝中学姚若曦老师执教,由现任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章艺悦博士主持。

 

如何在艺术作品的节奏变化中,引发学生对“保护自然、敬畏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呢?如何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知自然节奏,感生活韵律,悟生命节奏呢?让我们从这节课中寻找答案吧~

 

这是一节以音乐舞蹈为背景的高中艺术课,在大单元概念下,运用项目化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在获得艺术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理解。一起回顾一下这堂课的精彩片段吧~

 

章艺悦老师点评:

姚老师巧妙地把音乐与舞蹈融合,运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们探究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体验翩跹的舞姿,教师和学生们在共同奏响的和谐乐章里与自然共舞,共情自然的美妙旋律和生动画面,让我们都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一种共情的体验。

 

1“节奏是人类情感的展现”

          ——姚若曦老师介绍课程设计

姚若曦

上海市七宝中学艺术教师

上海市闵行区高中音乐骨干教师、论坛之星

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艺术与文化》上册,第三单元“生命节奏”,该单元有“多彩律动”、“时空纵横”、“随心而动”三个学习主题。若曦老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和需求,以“节奏是人类情感的展现”为主要概念,共分为四课时来开展这一单元的教学。

第一课时 多彩律动,生命节拍

感知音乐、舞蹈两种艺术形式的节奏特征与美感,以及其艺术关联,发现并创意表现生活中的节奏。

第二课时 时空纵横,时代印记

在掌握音乐节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作品中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东方与西方音乐形态的结合,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作品的节奏韵律,结合肢体律动的方式拓展编创自然中的节奏。

第三课时 翩跹而动,共情自然

感知舞蹈作品中艺术节奏的变化对作品的主题、情感起到的影响与作用,体会艺术作品赞美自然、歌颂生命的情感本质,将节奏与自然、社会、人的紧密关系迁移至项目活动的编创中,利用前两节课的编创成果,全班协作初步展示班级原创作品《生命节奏》。

第四课时 乐舞神韵共振生命节奏

第四节课为项目成果的展示课,对上节课的初步展示进行反思、探究与完善,并进行最终的成果呈现。使学生对生命节奏有更全面的理解与感悟,并将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迁移运用至校园文化活动中。这也契合了一直强调的做中学、创中学并学中有思。

基于对核心素养的达成以及单元内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达成,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生命有独特的见解,若曦老师从“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四个角度设定了单元教学目标。

 

姚若曦老师:

本节课项目成果的初展示既是对前课内容掌握程度的检测,也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生命”深刻感悟的映射。以合作的方式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更加勇于创造、乐于表达,让我与学生在艺术课堂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生命节奏”为核心的艺术教学探索

         ——施红莲老师课例点评

施红莲

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正高级)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市双名工程音乐(艺术)攻关基地主持人

上海市闵行区音乐(艺术)教研员

本节课课例所在单元主题为“生命节奏”,意在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对外在自然与内在生命的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达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了对艺术节奏的知识,又让学生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关系。为此要合理的运用了教材素材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感知到掌握再到灵活的运用知识。

项目活动与创意实践的有机结合

单元课程围绕着项目活动“生命节奏”的艺术创作而开展,创意实践活动随着艺术感知的横向拓展,不断地迁移运用至项目活动中,累积而形成最终展现的成果。而审美情趣与文化理解作为暗线始终潜移默化的融合在学习与探究活动中,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升华。艺术课程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更是要使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沟通合作的能力、有信念感与责任感。姚老师在这节课里,从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单元教学更贴近学情,也更具有整体性与挑战性。

注重艺术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姚老师运用创意表现形式的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将实践与感知的高度结合,突出了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体验、探究与创意实践中学习认知进而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姚老师运用课前探究结合课堂再现的方式,设置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运用社会、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合理的整合社会资源与信息资源,可是使学生得到更宽泛的艺术体验。在本节课中,姚老师将舞剧编导佟睿睿导演 “请” 进了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还为他们提供了与艺术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创新课堂形式 实现美育浸润

在本节课最后的创意表现环节中,姚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展示了项目成果《生命节奏》,运用故事梗概的方式将片段式的编创成果联合成了完整的艺术表现,在大单元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课时之间的连接。使得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得到了自我认同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育的沁润,实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施红莲老师:

《翩跹而动,共情自然》这节课以探寻生命节奏为主题,知自然节奏,创艺术实践,感生活韵律,悟生命节奏,以美育人,以美沁润。艺术教育要让学生在多维度上得到均衡发展,在提升个人艺术素养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不断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创造出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艺术”课堂。

 

施红莲音乐名师工作室

施红莲音乐名师工作室最早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招收七届学员。在工作室主持人施红莲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编撰出版发行《上海乡土音乐文化》(中、英文版)、《上海传统音乐文化》(小学版、中学版)系列教材,大力推进“上海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与教材的推广、展演与实施并重点思考基于传统文化的城市文化视域下,艺术学科课堂文化重构的问题。领衔主持了三大市级重点课题,《上海乡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期项目)——上海本土歌谣“视、听、唱”》和《城市文化发展视域下艺术学科课堂文化的审视与重构》。工作室还长期践行“面向人人”的艺术教育理念,创立“口袋音乐走世界”青少年美育素养提升项目。工作室将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业精神,怀揣“吸收外来,不忘本来”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理念,与美育同仁携手共进。

 

3课堂延展——跟随章老师进行深度思考

章艺悦

博士,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

章艺悦老师问:

请施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工作室是如何发掘到姚老师这样的全能型人才的呢?

 

施红莲老师答:

目前,施红莲音乐名师工作室成立已有七期。工作室老师们的专长各有不相同,可谓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基于工作室学员群体的特性,我们工作室设定了“打造美育课堂,做最美音乐(艺术)教师”的研修、培养目标,立足美育课堂建设,培养有特色、有责任、有技能、有创新的智慧型音乐教师。

我们音乐名师工作室抱着“规划一片森林,让每棵树都成长”的宗旨,积极倡导“三位一体、三台合一”的音乐名师培养模式,始终坚持提高学员“三台合一”的音乐教学能力,“三位一体”的音乐名师教学形象,即以“舞台”展示自己,以“讲台”锤炼自己,以“写字台”反思自己;既要有“演员”般专业基本功,又要有“导演”、“导游”的组织能力。我们要基于这些视角,看到比如像姚老师这样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持续的培养她,努力让她站好舞台会发光;站稳讲台能发亮;促进她坐好写字台增效能。

 

章艺悦老师回应:

施老师的工作室在不断地落实学科综合、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艺术课程标准。正如姚老师的这堂课,从分解动作体会中国舞的美感,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命力,再借由三角铁和钢琴的合作表演来呈现舞剧中角色和意境的转变,最终升华到个人经历与舞剧的创编,从“平等”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堂课如行云流水般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田。

 

章艺悦老师问:

请问姚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美育浸润学生?

 

姚若曦老师答: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让他们跳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要面对全体学生。我最想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具备审美的能力,能享受到这种艺术形式带来的愉悦。我一直对孩子们说舞蹈其实很简单,手舞足蹈、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怎么就不算是舞蹈呢?所以我就利用各种有趣的小细节让孩子们动起来,循序渐进地从单纯的模仿,到动作的改编,到随心而动的即兴,再到围绕主题的创编,学生们在过程中不仅学会运用肢体调动肢体,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表现。学生们开始不抵触舞蹈,愿意学习舞蹈,大胆的表现舞蹈,最主要的是他们乐在其中,这也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章艺悦老师回应:

看得出来,课堂中的孩子们真的是自发的、有内而外的在跟着老师舞动、创编,这也是一种“润物无声,润心有声”的美育浸润模式吧!

 

章艺悦老师问:

作为资深的音乐名师,请问施老师是如何在工作室建设中实现“美育浸润教师”的呢?

 

施红莲老师答: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要求加强学校美育。”美育被提到时代的高度,各级各类部门都非常重视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我们音乐名师工作室有责任做好排头兵,努力寻找教师最近发展区,切实做好教师美育工作。

教师美育的工作室培养策略:理性与感性,提升艺术教育新境界;沉潜与实践,探寻教师成长新规律;规范与创新,梳理课堂转型新路径;个性与共性,展现美育浸润新魔力。

教师美育的具体操作要求与内容:从学习人类优秀文化的理念来把握艺术教学的综合性;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来理解艺术教学的创造性;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来感受艺术教学的时代性;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来感悟艺术教学的开放性;以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营造艺术教学中的合作性。

实践证明,音乐名师工作室实现了“融共性、扬个性、增效能”的目标,从大处着眼进行工作室工作的顶层设计,努力做到”面向人人“;从小处入手,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阶段性孵化和推进。我发明了一个词叫“流动的C位”,大家可以一起来看我们创意设计的视频介绍~

 

工作室老师感言:《爱的梦田》让我们在爱中寻找音乐教育的初心,时刻不忘。从曲目选择、节目编排、形式创编,施老师在一次一次的实践培训中为我们现身说法,实战演习“歌乐舞”的创新融合,人人都是流动的C位,让我们在舞台绽放最美的自己,同时辐射到课堂音乐教学实践中!这就是最生动的一课!

 

章艺悦老师回应:

在这段温暖润心的视频中,大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美育情怀和美育氛围。流动的C位,能够在施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成长真是太幸福了!

 

章艺悦老师问: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请问施老师您是如何引领教师们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呢?

 

施红莲老师答:

当前,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大大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工作室的老师们在课堂上使用数字化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上海传统音乐文化系列课程的升级版:上海歌谣视听唱就是结合数字化平台,打造了“每天十分钟跟我学唱上海歌谣”的班班唱机制,并且在很多中小学推广。工作室老师们还创建了“口袋音乐走世界”的魔法课程,和伙伴们组成小乐队进行即兴的表演等等。

 

章艺悦老师回应:

非常感谢施老师分享的宝贵经验,相信一定能为更多老师打开教学新思路!

 

4特别专栏:这届网友有话说

提问我们很专业

 

请问老师对常态课、公开课、比赛课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课,教师应该如何应对?

 

施红莲老师回答:

不管是家常课、公开课、评比课,如何达成一堂好课,都有共性的特点,可以从课程视角、学生视觉、教师视角这三个视角来考查,这三个维度就是“教、学、评”一体。我们重点从课程视角来看,一堂好课要力求做到: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有常态性以及有真实性。

常态课、公开课、比赛课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要思考、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运用了?音乐的重点难点是否抓好了?教学时间是不是把握好了?还有其他很多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也还有很多有待研究的内容,期待在未来能有机会再与老师们探讨~

 

报名我们很积极

截止目前,直播第二课观看与回看人数已达8200+人次,课程点赞更是超过6万余次!与此同时,报名数据持续更新中~目前我们共收到1516位老师的报名信息,再次感谢老师们的参与与关注~

继上周湖北英山县和老河口市教育局发文后,这周江西于都县也下发红头文件组织老师们听课学习啦~

 

听课我们很认真

 

直播当晚,我们共收到了网友们发出的827条评论,每一条评论都饱含网友们学习的热情~课程结束后,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各地听课老师们的好评反馈,快来一起看看吧~

关注【德清公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查看更多精彩直播课程回放~下周三晚7点半,名师音乐课堂第三课《窗花舞》与大家不见不散~

 

助力乡村美育  名师音乐课堂

为乡村音乐教师赋能  让乡村学校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