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育E课堂第九周周记|趣味情景 ,点亮童心
趣味情景
点亮童心
乡村美育E课堂第九周周记
本周的轮值导师为王晓盈老师,授课小组成员分别是负责一年级教学的李雯欣(组长)、范雅琳、王希、刘嘉奕、陈之文;负责二年级教学的邓玥盈(组长)、陈雨晴、王鑫怡、刘嘉琪、王芷晴。
一年级《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教材分析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美国儿歌,描绘了唐老伯农场里各种可爱动物的生活情景。歌曲采用G大调、4/4拍,旋律轻快,节奏源于美国乡土音乐传统。歌词模仿动物叫声,富有童趣与感染力。
教学设计亮点
1.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紧扣学情特点
结合一年级学生喜爱小动物、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模仿动物叫声、农场情境创设等趣味性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2. 多维教学目标,综合素养培养
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感知节奏与旋律的趣味性;通过动物叫声模仿,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歌词创编环节,鼓励学生替换动物名称或劳动场景(如“农场里面有___,咿呀咿呀哦!”),并用肢体动作表达,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3. 情境化教学,增强课堂代入感
课堂导入通过农场音效和节奏密码创设农场情境,引导学生以“解锁农场大门”的游戏化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以情境化教学,增强课堂代入感。
教学反思与感悟
1.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通过播放农场动物声音并结合“猜谜”提问,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农场大门魔法钥匙”的旋律模仿游戏,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但在课堂中,部分基础较弱学生表现得比较吃力。我们可在导入前增加柯尔文手势的音高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
2.歌词创编的创意激发与实践
学生在歌词创编中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但部分学生因词汇量有限,创作内容略显单一。后续可借助图片、音频等提示资源,拓宽创编思路;同时通过小组分角色表演,进一步激发合作与表现力。
3.技术工具的辅助与局限
课堂中使用PPT动态素材增强情境感,但播放视频时出现短暂卡顿,影响了课堂流畅性。需提前测试设备并备好备用方案,如改用口述场景描述或设计更多互动性游戏,确保课堂连贯与沉浸体验。
二年级《口哨与小狗》
学情分析与选题缘由
二年级学生处于具象思维活跃阶段,活泼好动且想象力丰富,对生活化、故事性内容兴趣浓厚。管弦乐小品《口哨与小狗》以生动的口哨旋律模拟主人形象,配合弦乐跳弓表现小狗的活泼动态,能将抽象音乐转化为具象场景,契合学生认知特点。但金紫仙镇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面对管弦乐作品易产生畏难心理,需在教学中平衡艺术性与适切性。
基于此,教学设计聚焦三个维度:
其一,情境化具象感知。通过模拟“少年遛狗”场景,将音乐要素转化为可体验的叙事线索。例如用角色扮演感知主奏乐器音色差异,通过律动表现小狗蹦跳、主人呼唤等动作,降低抽象音乐的理解门槛。
其二,可视化结构解析。采用图形谱、色彩拼图等工具,将ABA’曲式转化为视觉符号。
其三,分层化目标达成。设置“听辨—表现—记录”三级目标:从识别口哨与弦乐的音色对比,到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变化,最终通过简单符号记录曲式结构,逐步提升音乐素养。
教学设计亮点
1.多感官参与,强化体验
利用图形谱、律动、踏步等可视化与体态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知音乐结构(如A段4个乐句的划分),同时通过哼唱、创编动作等多样化形式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2.分段落教学,循序渐进
采用A-B-C分段赏析策略,每段设计不同任务(如A段踏步律动、B段情境想象、C段填词学唱),层次清晰,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乐曲结构与情绪特点。
3.难点突破巧妙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特点,以图形谱辅助聆听,将抽象的旋律变化转化为具象的视觉提示,降低畏难情绪,同时通过“起名字”“手势示意段落”等活动巩固结构认知。
教学反思与感悟
本次教学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围绕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展开,整体教学在情境模拟与律动体验中推进。
本节课采用情境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复习《小蜜蜂》引入动物朋友形象,将三个主题以不同图画展现,分主题学习后,带领学生通过图画将乐曲曲式结构视觉化呈现,使学生直观理解回旋曲式结构,实现了从碎片化感知到整体认知的跨越。结合律动教学法,将乐段画面运用简单的动作进行演绎,例如:在A段教学中,通过“踏步转向”的律动设计,让学生在肢体动作中自然感知4个乐句的结构划分。除此之外,运用动态的图形谱,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图形谱一起律动,让音乐抽象的概念具像化。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以“感受体验为主”设计活动,但在C段唱词教学中,对音准把握的指导稍显欠缺,部分学生在模唱时出现节奏不稳现象。此外,小组合作环节缺失,未能充分利用学生间的互动激发创造力,如可设计“小狗与主人互动”的情景表演,进一步提升参与深度。
从感悟层面,本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在于“具象化体验”。通过“听-看-动-创”的多维路径,将复杂元素转化为可感知的情境符号,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本次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美好,更启示我们:在低龄段教学中,唯有以“趣”引路、以“情”动人,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成为其感知世界、表达自我的桥梁。
下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