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郭声健、聂文婧 | 为乡村教师赋能,推进学校美育公平发展

2023.01.16 245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作者郭声健、聂文婧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中国音乐教育》的宣传及杂志举办活动的信息的发布。我们的愿景:积极推出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配合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深入实验和全面实施;进一步为音乐教育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号角,并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尽管公平问题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但我们认为,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来说,当下最为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就是促进学校美育的公平。从整体上看,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条件好与坏、质量优与劣上,而美育公平问题不仅体现在条件的好坏与质量的优劣等程度差别上,更是残酷地体现在“有”和“没有”上,现在依然还有不少乡村学校从来没有开设过音乐、美术课程,乡村美育的田野里还依然一片寂静与荒凉。甚至可以说,当下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公平莫过于美育的不公平,许多乡村学校的学生还没有享受过最基本的美育。


乡村学校的美育情况为什么如此严峻?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如美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且乡村学校更是如此;乡村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且作为薄弱环节的美育尤为突出;学校美育的评价制度不够健全,以至于在乡村学校做与不做并无差异;乡村学校的美育师资与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不到位,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无疑是师资问题,并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育师资缺额较大,二是师资队伍素质偏低。基于此,在新时代学校美育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大背景和机遇下,着力为乡村教师赋能,将增量与提质并举,努力壮大乡村美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美育教师队伍素质,已经成为推进乡村学校美育公平发展的头等大事与关键环节。


乡村美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困境

据中新网2021年4月14日的报道,在安徽省定远县朱湾小学,92岁的音乐教师严明友身穿蓝色中山装,拿着自己手写的乐谱行走在校园中,身边围绕的一群可爱的学生在问:“严老师好!今天教我们什么歌呀……”这位严老先生早在1990年于乡村教师岗位上耕耘近40年后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当他看到乡村中小学缺乏音乐教师时,本应安享晚年的他又重返讲台,为多所乡村学校的学生义务上音乐课。看到这则报道,我们在为严老先生的教育义举与美育情怀由衷点赞的同时,是否也为乡村学校的美育师资现状深感忧虑呢?!笔者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镇级完小担任专职音乐教师,40余年过去了,如今学校还是那所学校,只是再难见到专职音乐教师的身影。在笔者这个40余年学校美育发展的亲历者看来,我国学校美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显然还是集中在城市学校中,县级以下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美育教师队伍状况基本上数十年如一日,个别地方可能还达不到40年前的水平。


乡村学校美育教师配备情况究竟如何,目前很难看到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只有研究机构的相关课题成果可供参考。据202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在高排课低授课条件下,按课程化管理课外美育活动进行测算,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约有74.71万人的缺口量。按照基于实际调研确定的目标班师比测算,高中阶段美育教师约有2.22万人的缺口量。根据全国12省调研数据,逾七成学校缺乏美育专职教师,近七成学校存在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美育教师的情况,这便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师资配备的整体状况。而在城市学校美育教师配备率基本达标的情况下,上述美育教师的缺口主要存在于乡村学校,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除了上面我们谈到的美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这一根本性因素之外,乡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自身特有的困境显然也是其重要和关键性原因。这些困境包括:第一,专职美育教师“下不去”,大部分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宁愿留在城市的琴行与画室工作,也不愿意为了一个教师编制去到乡村工作;即便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乡村工作,学校的工作、进修、生活条件与状况也难以长期留住他们,尤其是被迫改行转教其他学科课程而只将艺术课程作为教学“搭头”的情况下,更是让人难以产生留下来的念想。第二,虽然由定向培养的全科教师来承担美育教学工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无奈由于招生规模很小,较之乡村美育师资缺额与需求可谓是杯水车薪,而且他们的定向落地问题可能还会要打些折扣。第三,在乡村特岗教师招聘中也有留给美育教师的指标,但这些美育特岗教师到岗之后往往又改任了其他学科课程,或只是兼任美育课程,且大多在三年期满后选择考离乡村学校。第四,国家倡导的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高校与社会力量定向帮扶力度并不大,乡村美育公益也没有形成气候,而这些帮扶、公益行动即便形成了机制与规模,也无法实质性地提高乡村美育教师的配备率,只能一地一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第五,对于长期扎根乡村、坚守美育教学岗位的乡村学校专兼职美育教师来说,由于美育不受重视,他们可能很少甚至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培训进修、专业成长、提升素养的学习机会,以至于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无法保证美育教学质量,难以满足乡村学生的基本美育需求。以上这五个方面,便是乡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破解的主要困境。

乡村学校需要怎样的美育教师

我们不能指望在三五年内配齐乡村学校美育教师,也不要期待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素质在短期内有大幅度提升,因为这些显然并不现实。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千方百计地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探索创新,共谋发展大计。基于乡村学校美育现状,并针对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满足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是我们为乡村教师赋能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我们认为,从乡村学校美育发展的现实诉求上看,眼下我们急需两类美育教师。一类是能够胜任美育教学的专职教师。他们可能是艺术专业科班出身,也可能只是具有业余艺术爱好和特长的教师,毫无疑问,他们是乡村美育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专注于乡村教育,能把美育课程开起来,把艺术社团建起来,把校园文化丰富起来。这部分美育专职教师既可以是学校的正式员工,也可以是外聘教师。另一类是具有美育意识的兼职教师。他们可能是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也可能是学校管理者,甚至是行政、后勤部门的员工,他们具有较强的美育意识,也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和特长。他们不仅能够兼任美育课程的教学或美育实践活动的指导,还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各种美育资源,能在所任教课程和所从事的其他工作中渗透美育。


美无处不在,美育也无处不在,而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美育资源。因此,乡村学校除了需要上面所述的专职与兼职美育教师之外,有可能的话,还需要整体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审美素养,让教师的个人修养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美育的影响。他们能够以美善待自我,能以审美涵养个性气质,以审美增进幸福体验,以审美丰富工作方式,以审美激发职业激情,最终以美陶冶并滋养学生的情操和心灵。


从教师素质结构上看,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基于理想与现实的综合考量,乡村美育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五有”素质:一有使命情怀,立志守护乡村学生的美育权利,能用爱与美温润学生心灵;二有美育意识,坚信美育的价值与作用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能基于学科融合理念挖掘美育资源;三有专业能力,不求水平有多专多高,但求样样都会一点儿,能满足面向人人的乡村学校美育教学需求;四有教学激情,激情是美育教学的重要源泉,教学激情本身就是美的感召,这一点乡村美育教师尤为需要;五有上进之心,能积极寻找学习资源,把握与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在上述“五有”素质中,情怀尤为重要,可以说它是乡村美育教师的首要核心素养。无论是坚守乡村教育阵地,还是提升自身能力,或是迸发教学激情,都需要依托于情怀。可以说,情怀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三者的融合与结晶,是好的教师最显著的特质,而美育是情怀教育,情怀乃美育教师的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乡村学校最需要有情怀的美育教师,最需要像时代楷模张桂梅式的致力于点亮乡村孩子人生梦想的最美乡村教师。

为乡村教师赋能的基本思路与举措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为乡村美育的普及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而且也为破解美育师资问题提出了思路与举措。


《意见》首先明确了“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的工作原则与目标。对于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意见》要求“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以专条形式提出“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的创新构想,以及具体的落地思路与实施举措,包括“通过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鼓励开展对乡村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兼职美育教师……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统筹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美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采取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引导高校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支持高校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可以说,《意见》的上述精神,为我们破解乡村美育教师缺额较大与素质偏低这两大难题,特别是如何赋能乡村教师、促进学校美育公平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赋能乡村教师,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要针对乡村美育教师缺额较大与素质偏低这两大问题来切入与展开。为此,我们需要着力推进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乡村所有教师赋美育之能。如上所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动等待乡村学校配齐配好专职美育教师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看,艺术专业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还没有十分有效的应对办法。因此,要破解乡村美育教师缺额较大的问题,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特别是要激活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按照《意见》所提出的“鼓励开展对乡村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兼职美育教师”这一基本思路,应大力培养兼职美育教师,努力实现美育教师全员制。美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与各环节,课内与课外、室内与室外、操场与食堂,乃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有美,也都可以进行美育。因此,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美育的使者,这是乡村美育教师队伍最理想的样态。


为乡村所有教师赋美育之能,重在赋予他们美育意识和美育能力,二者同等重要。在赋能美育意识方面,我们既要让乡村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乡村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与独特价值,也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都能为美育贡献各自的力量,同时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在赋能美育能力方面,我们要让所有教师都能具备最基本的艺术与审美素养,能够具备承担美育课程教学、课外活动指导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顶”上来。对于这一点,可能会有人提出质疑,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可行。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对于乡村学校来说,把美育课程开设起来、把美育活动开展起来是头等大事,无论授课教师是专职或兼职、专业出身或非专业出身,乃至其他任课教师或管理人员。当然,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兼职教师在专业上确实存在短板,但我们应看到的是,他们在专业技能上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精尖的技能技巧层面,这恰恰是在乡村学校的美育课堂上难以派上用场的,而他们必备的、能够满足美育教学基本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完全可以通过一定周期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的培训学习得以掌握的。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兼职教师,较之专业出身的专职教师而言也具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其美育教学不会受到专业化与技术化思维的束缚;文化底蕴与综合素养相对较好;除了上美育课外,他们还可能通过班级管理、班级与校园文化建设、主教课程与兼任艺术课程相互融合等实施全方位的美育。笔者于2020年5月启动了公益项目“湖南省沅江市乡村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培养”,通过一年的非脱产培训及后续的课堂教学指导与展示,共培养了49位乡村学校兼职音乐教师,他们绝大部分都是音乐零基础的各学科任课教师,现在大部分都活跃在学校音乐课堂上。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培养乡村学校兼职美育教师是完全可行的。


二是为乡村美育教师赋素养之能。这里指的是目前在岗任教美育课程的教师,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他们都是乡村美育的“播种机”。对于他们而言,赋素养之能,主要是情怀之能、专业与教学之能。前面我们谈到乡村美育教师需要具备的“五有”素质,其中,情怀是乡村美育教师的必备品格与核心素养。可以说,有了情怀,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情怀,一切都等于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在职在岗的乡村美育教师赋能,首先就是要培养、强化他们的美育与乡村教育情怀,而这并不是靠说教、做思想工作就能达成的,一定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要有舆论导向来引导,要有荣誉嘉奖来激励,不仅要让学校内部看到,更要让全社会都能看到乡村美育教师独有的美丽与魅力所在。


如前所述,乡村美育教师面临的一个尴尬困境是,他们急需提升自己的专业与教学素养,却苦于从来没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学习。为此,为乡村美育教师赋素养之能,重点要放在赋专业与教学之能上。由笔者策划发起、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中,这是一个为提高乡村音乐教师专业与教学素养而专门设计的公益活动,每周一课,直播内容包括优秀课例、名师解读、交流研讨等,将教学与研究有效对接,既接地气又有高度,每次活动都有数千名乡村音乐教师收看,深受大家欢迎。有教师在直播间留言,表示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学习活动,是网络成全了她的学习梦想,让她看到了乡村课堂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看到了乡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的明显差距,更让她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位教师道出了广大乡村美育教师共同的心声,他们迫切需要专业成长。因此,我们需要把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方法带给他们,把最好的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学习资源带给他们,把最便利的培训与进修平台带给他们,以确保他们能够和城市学校美育教师一道共同成长。


明确了为乡村教师赋能的对象与内容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赋能的途径与方式。笔者认为,这方面需要整合各方资源,行政、高校、社会三管齐下,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属教研部门要开展乡村美育专项培训,要为乡村美育教师设计培训课程与实施方案,而不是只让乡村教师“旁听”城市学校的美育培训,要把乡村美育教师培训作为独立项目纳入国培、省培计划之中。其次,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乡村美育教师浸润行动,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参与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但绝大部分都是重点帮扶两三所乡村学校。这虽然能够让少部分乡村学生直接受益,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一步急需把浸润行动的重点放在乡村美育师资的培训上,大幅度扩大乡村学生的受益面。再次,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美育教师培训,特别是社会公益组织在这方面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近年来依托“快乐合唱3+1”公益项目,已经直接培训了6000多名乡村音乐教师,有70多万乡村学生从中受益。

结  语

教育部长怀进鹏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做过一场题为“带一片音符去未来”的演讲,论述了学校美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看到这个充满美育情怀与使命感的主题,我们想得更多的是,现在还有许多乡村学生,因为美育的缺失而无法拥有一片这样的音符,可他们不仅需要这样一片音符带他们去往未来,甚至比城里的学生更需要音符与色彩,来为他们描画未来、插上翅膀,陪伴他们飞向远方。在学校美育步入发展黄金期与改革快车道的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乡村美育的发展契机,决不能再让乡村学生带着艺术与审美的缺失和自卑走进大学、走向城市、走上社会,而这需要我们从赋能乡村教师做起,以此切实推进学校美育公平发展,确保乡村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



作者单位:

郭声健 湖南师范大学美育中心  

聂文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刊载于《中国音乐教育》202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