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背后的故事【家长说】 | 未来的旋律,任你自由谱写
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毕昇小学三年级二班的陈楚楠,是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每周三下午,她总会早早收拾好书包,和毕小昇合唱团的伙伴们一起走进音乐教室。放学后她还会在家里进行练习,雷打不动的练习时光渐渐成了全家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合唱团的旋律从教室飘进家门,在茶余饭后轻轻回荡,将普通的日常浸润出艺术的温度。这份温暖的互动,悄然滋养着楚楠慢慢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旋律。
以歌为友:家庭的温暖协奏
“我把她当作自己的好闺蜜,睡前谈心、分享趣事的环节每日必不可少,现在练歌也成了我们的亲子游戏。”楚楠的母亲钱瑶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是她高质量亲子关系的秘籍。摒弃过去的“批评式教育”,钱瑶选择用陪伴与鼓励为女儿筑起自信的堡垒。“在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总伴随着指责和打压的声音,所以我更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能够无忧无虑。”
细数孩子自加入合唱团带来的变化,与歌声相伴的欢笑和感动仿佛历历在目。钱瑶回忆道:“起初,楚楠总怯生生地压低嗓音,生怕唱错一个音符。我们全家人都化身为‘忠实听众’,陪她一遍遍练习,”爸爸打拍子,奶奶吹奏伴奏,我配合尝试二声部合唱……”渐渐地,将歌声带回家成了常事,《你来了》《大王叫我来巡山》《如愿》《下个路口见》这些合唱团的练习曲目成了家庭成员的共学曲目,家庭艺术氛围愈发浓厚了,楚楠的歌声也从拘谨变得灵动。
合唱之旅:从独唱到共鸣
毕昇小学前身为温泉小学,20年前楚楠的妈妈也从这里毕业。见证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感慨道:“人是环境的产物,二十年过去,学校不光搬迁了新校区,硬件设施升级,师资队伍也越来越强大。孩子回家常说王铭钶老师的合唱课充满奇思妙想: 用'N循环'游戏探索半音的奥秘、通过喊“嘿”感受气息的流动……楚楠从最初扯着嗓子喊高音,到学会用腹部发力、分辨声部配合。她的音乐素养悄然提升,连呼吸都带着旋律的节奏,人也自然自信起来。“正如钱瑶所言:“美育不是一味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孩子感知美的能力。”
曾经的楚楠,连在班级发言都会脸红;如今的她,已是舞台上的“小百灵”。这学期的班级才艺展示中,她主动请缨演唱在合唱团所学的歌曲。面对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她深吸一口气,歌声似清泉流淌。台下专注的目光化作无形的力量,令她越唱越从容。表演结束,楚楠心中自信的种子又一次得到了掌声的浇灌,老师和同学们惊叹:“这还是那个害羞的小姑娘吗?”
“合唱的美,在于我们不仅是发声者,更是倾听者。”楚楠这样形容团队协作。
在合唱团,每一次集训与演出都令楚楠和合唱团伙伴之间的信任桥梁愈加坚实。去年的省级比赛中,她和团员们演绎的《四季的问候》荣获“湖北省文明办优秀作品”。备赛期间,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帮她纠正音准的点滴令楚楠记忆犹新。舞台上,钢琴声起,几十名孩子的声音如溪流汇入江河,他们的身体随旋律自然摆动,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陈楚楠体悟到:个人的声音或许微小,但集体的和声足以震撼人心。
这份自信不光点亮了舞台上的楚楠,也让日常生活中的她倍受鼓舞——当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时,楚楠会主动讲述自己在合唱团排练时发生的趣事,会不时兴奋地哼唱所学的歌曲,在奶奶吹奏电吹管时,甚至还会“指点”几番。需要家人时常催促才能完成任务的小楚楠已经变成“过去式”,现在的她常常能主动承担整理房间、洗碗等家务劳动,面对家人的赞赏,楚楠回答着“这是我应该做的!”小小的脸上难掩笑意。钱瑶欣慰地说:“合唱团的经历让她从‘不敢、不想’到凡事‘勇敢一试’。”
教育之思:以乐育心,静待花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钱瑶看来,合唱教育集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于一体,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她说:“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是老师,大家普遍都对美育较为重视,楚楠能加入合唱团,通过合唱提升了音乐专业素养,加深了对美的感知力,增强了个人自信心,也体会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我们做家长的很欣慰,能做的除了支持还是支持。基础夯实了,未来她可以自由谱写自己的旋律,我很放心。”
“我们不求她成为学霸,但希望她在热爱的领域追求卓越。”钱瑶的教育理念朴素却深刻。在她看来,合唱不仅是艺术启蒙,更是品格锤炼:团队协作教会尊重,舞台历练滋养勇气,而音乐本身则让孩子懂得感知生活的诗意。正如合唱团的宣言——“让每个音符跳动成长的喜悦,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当艺术的种子扎根心田,未来自有繁花似锦。
毕小昇合唱团简介
作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毕小昇合唱团(原团名小百灵合唱团)秉承“以声育美、以歌润心”的宗旨,致力于通过音乐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团队精神与文化自信,成为展现毕昇精神与英山学子风采的亮丽名片,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英山县中小学生合唱比赛特等奖。

合唱团宣言:
“让每个音符跳动成长的喜悦,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
毕小昇合唱团将继续以歌声为翼,载着毕昇学子的梦想飞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