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营第三课 | 贾佳老师教你合唱指挥技法
合唱训练营第三课
7月12日,贾佳老师以《时间、空间、力量——合唱指挥技法研习》为题。聚焦指挥肢体语言如何精准驾驭三要素——节奏韵律的时间、声部织体的空间、情感张力的力量,揭示其三位一体构筑合唱艺术魅力的核心法则。
贾佳老师不仅是此次合唱训练营的授课专家,更重要的是他担任了米多多公益音乐会总导演,从音乐会主题到选曲,音乐会开头、结尾的设计,从3月份他就开始忙碌起来了,6月份他还马不停蹄跑了几个地方,上门指导合唱团的排练,这次合唱周更是全程参加,从立意到音乐会的每一个细节全面统筹安排。
贾佳: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合唱协会大学合唱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学会副会长,湖北长江艺术研究院秘书长,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为艺术人类学在读博士。于2014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意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公派赴意大利Conservatorio Santa Cecilia di Roma(罗马音乐学院)进修学习。曾举办合唱专场音乐会24场,多次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光谷音乐厅,美国卡耐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等指挥演出。
在课堂开始不久,贾老师拿出一个小乒乓球握在手中。“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我会将乒乓球扔下,请大家在乒乓球落地的同时击掌”。等大家准备好后,贾老师将乒乓球松手,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贾
“这个声音肯定不太整齐对吧。”
接下来,贾老师换了一个动作,他在扔球之前做了一个抬手的动作。
贾
“这回呢?”乒乓球落地声与击掌声同时响起,台下的学员们不禁惊叹。
生
“变整齐了!”
贾
“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预判到这个球的落点。这其实就是指挥的工作,不复杂对吧?就是你要让大家在歌唱的时候知道你下一个动作的预示是什么,到底要什么样的声音、你的拍点在哪里......你要让大家能够感知到。”
“时间是音乐的第一要素”
指挥的技术原理——提前告知团员演唱的情绪与速度
指挥的动作原理——画圆→画线条→挥拍
强调二分法与三分法速率的不同,贾老师带领学员在相应的位置练习挥拍(点+反弹),每次进行反复四次的练习。
小tips:团员越唱越快时,指挥可以用“踏拍”(即拉长拍点时长的挥拍)来进行控制调节。
“空间是你的运动轨迹”
指挥时可以将动作放在肩膀、大臂、小臂、手腕等不同部位。
他特别强调,指挥时具体主要使用哪个部位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需要提前思考和设计,需要根据音乐及个人审美去调整。
“力量或者说音乐张力来自于你个人内在的音乐能量和情绪传递”
贾佳老师以格里格《晨景》为例,向学员展示指挥使用不同部位带来的音乐风格、音乐感受、音乐张力各不相同。
预示:
预示是指挥最重要的技术。用指挥的语音在提前单位时间内告诉乐手或歌手将要演奏、演唱部分的力度、速度、情绪等。通过细致把握时间(音乐流动)、空间(运动轨迹)、重量(连接时间与空间的逻辑)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获得。
小黑板:音乐起始时的预示 起拍
音乐进行时的预示 行进预示
音乐结束时的预示 收拍
将预备拍按照风格大致分为两种情况,legato(连奏)和staccato(断奏),有的书中也喜欢用硬起拍和软起拍来区分。
legato风格的预备拍:
反弹启动平稳、从容,提前量不大。在一个完整主动拍时值(下落、反弹)内完成预示部分(反弹),且初速不大,从弹跳瞬间到最高点瞬间的时值为单位拍时长。
staccato风格的预备拍:
反弹启动初速很快,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单位拍时间到达反弹最高点停顿,下拍后迅速弹起,具爆发力。
贾佳老师在课上以《太阳照常升起》为例,抓住预备拍多次练习,同时提到经典曲目《喀秋莎》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的起音需要分别用staccato风格的预示和legato风格的预示来完成。
在课程的最后,贾佳老师选取经典曲目《黄河大合唱》带领大家练习,它是合唱指挥技术的“综合训练场”和“试金石”, 对指挥的音响构建、声部平衡、节奏速度、风格把握、情感表达等能力提出全面而严苛的要求。
贾佳老师特别有创新精神,第一个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将公益加入到教学计划中,他个人不仅积极参加合唱公益活动,还带着学生一起深入到乡村中小学进行合唱教学和排练指导,还在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担任公益志愿者,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公益爱心,主动承担起专业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2025米多多童声合唱周中,他代表湖北省合唱协会担任米多多合唱公益音乐会总导演,在夏令营与训练营间来回奔走,挤时间对每个团队每一首作品进行把关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