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背后的故事|童声里的故乡密码
·故乡密码·
湘西沅陵有座山,
名字叫着二酉山,
秦时藏书千余件,
中华典籍得相传。
01.二酉山下荷花池
在“益·拾年”2025米多多合唱公益音乐会上,有这么一首歌——它是由来自沅陵县荷花池小学的米多多合唱团带来的原创歌曲——《二酉读书郎》,唱响在湘江畔的长沙音乐厅。这可真是:“一群在二酉山上的人,唱着二酉山上的历史,续写着二酉山的故事。”
【益·拾年”2025米多多合唱公益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候场】
本次音乐会,荷花池小学米多多合唱团共带来两首歌,台上不过短短10分钟的亮相,台下是荷花池小学从2016年“菡萏合唱团”初绽至今,长达九年并将继续延续的坚守,是台下无数个清晨7点40分的集结,是指挥曹冠兰老师与一群热爱唱歌的老师们的并肩作战,更是孩子们在学业与热爱之间,用汗水写就的平衡术。
【从前往后分别是瞿娟、杨菁、曹冠兰三位老师】
杨爱香校长的讲述揭开了幕后的艰辛:“最难争取的是时间。”为了不耽误主课的学习,合唱排练被见缝插针地嵌入早餐后的40分钟。面对部分家长“耽误学习”的疑虑,老师们反复沟通,用孩子们“性格更开朗了”、“交到好朋友”、“学习成绩反而进步”的事实去说服。杨校长说:“我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我总感觉自己在美育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使我成年之后看到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朋友们,内心不免产生遗憾甚至自卑,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们也有这样的遗憾。”所以,不管是面对家长的疑虑,还是与其他课程老师的协调工作,杨校长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合唱团,为合唱团的老师和孩子们争取机会。
【杨爱香校长】
指挥曹老师,谈起这支最初由她一手创办,正在茁壮成长的合唱团,满是骄傲和自豪,也毫不掩饰对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以及德清基金会项目扶持的感恩。她说:“合唱团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梯队化’管理,一是便于不同基础的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训练,第二也是为了更高效地帮助孩子们安排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休息”。
【曹冠兰老师】
02.菡萏亭亭出碧漪
“湘西沅陵有座山,名字叫着二酉山……” 歌词里咏唱的山川,正是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据指导专家刘奎宏博士介绍,他们这次带到“益·拾年”2025米多多合唱公益音乐会的《二酉读书郎》,其实并非天生为童声合唱而生。这首由当地乡贤周文林创作,赞美家乡二酉山传奇(相传为秦时藏书避祸之地)的歌曲,因其复杂的四声部结构被认为“不适合参赛”、“合唱唱起来难度大”。但曹老师和她的导师没有放弃,她们像雕琢璞玉般反复改编,将其调整为更贴合童声音域的二声部,甚至巧妙融入沅陵的瓦乡方言。当改编后的旋律第一次在县合唱比赛中夺得桂冠时,它已不仅是歌曲,而成了一条用乡音编织的文化脐带。这一次,孩子们带着这首歌唱响长沙音乐厅,正是把自己的家乡,唱诵给德清公益,唱诵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好们。
【刘奎宏博士】
随团参访岳麓书院时,大巴车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跟我说:“这就是岳麓山吗?看着没有我们二酉山高呢!我们二酉山一进去就有1000多级阶梯呢!” 这孩子气的比较里,藏着对故乡最本真的认同。小孩子的比较心,也是故乡心。二年级的王乐栎谈到唱这首歌的感受:“它讲的是我们当地自己的山……唱的时候,特别自豪。” 这份自豪感,源于歌词中“二酉山上少年郎,喜爱知识读书忙,快乐学习不知苦,学问多来眼界广”所映照的现实——沅陵县正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二酉山脚下走出了闻名遐迩的“教授村”……土地的故事通过旋律,悄然注入孩子的心田。
【学生王乐栎照片】
尽管孩子们未必能深刻理解“焚书坑儒”与“二酉藏书”的厚重历史,也未必知晓周文林这位集作曲家、文物保护家、科学家于一身的家乡骄子,以及“教授村”走出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但乡音的韵律、家乡的地名、亲身爬过的山峰,都让这首歌有了不同于其他曲目的温度。它不再只是纸上的音符,而成了可触摸的故乡印记。相信多年之后,他们走过更多大山大河,依然不会忘记那生养他们的二酉山,二酉河,那出过几十位专家学者的“教授村”,因为那是他们丈量世界的坐标和尺度。这些合唱团的孩子们长大后会明白,在生活里脱口而出的“湘西沅陵有座山”,那记录着故乡的旋律和歌词,是合唱时音乐在心里种下的乡土密码,它们正是乡土文化传承的种子。
03.衔歌雏燕启新楣
合唱对于荷花池小学的孩子,尤其是众多留守儿童而言,意义远超艺术本身。
“以前有的孩子很内向,不敢交流,” 杨校长观察到,“合唱团成员来自不同班级,需要磨合融入。” 在这个集体里,留守儿童们在反复的排练与外出演出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大家庭的温暖”。曹老师提及一个深刻的变化:“孩子们的声音更松弛统一了,身体是享受歌唱的状态。” 那个曾经因状态不佳被母亲要求“成绩提上去才能唱歌”的李悦宁,后来竟考了全班第一——音乐与自律,在此刻相互成就。
【学生李悦宁和曹冠兰老师】
合唱更是一门关于“我们”而非“我”的艺术。曹老师强调态度重于天赋:“最主要的是他要听话、认真……团队协作非常重要。” 在强调个性的时代,合唱团里的“学霸们”和日益开朗的孩子们证明,合作与纪律并未压抑个性,反而为自信与表达搭建了舞台。当那个吐槽同学“骂”他音不准的男孩张玺权,如今坚定地说被指出错误“是好事”,并选择“我要唱得更好”时,音乐已完成了对心灵的塑造。
【学生张玺权】
这些平均年龄不过10岁的学生,在老师的指挥棒下还是音乐世界里咿呀学语的娃娃。生活在2025年的湘西沅陵县的他们,或许没有经历过物质上的极度匮乏,但在长沙夏天的热浪里,每天按时穿过从宿舍到排练教室的那段晒得发烫的路程;那在老师的教导下对歌曲细节的反复琢磨和深入;那些与少年天性、身体疲惫与惰性的拉锯战……谁能说这不是他们打过的一场场硬战呢?舞台上唱响的,何尝不是他们的凯歌?
【拔河比赛】
【合唱团合照】
04.童声清澈寄春晖
童声清澈如溪,在孩子们一遍一遍的重复唱诵中,这些承载着故乡的密码碎片,在岁月长河中静静流淌,只待某个寂静的瞬间被重新打捞、辨认。
当方言被时代潮流冲刷,那声音中深藏的地脉共振、祖先的气息,依然顽强地透过稚嫩的声带传递出来。
而孩子们的歌声,是漂泊者、思乡的游子、以及多年后长大成人的他们自己,打开故乡密码的的钥匙。
歌声里的二酉山、藏书洞,是沅陵递给孩子们的精神莲子,也是留给远方的漂泊者永不磨灭的地址。
沅陵县荷花池小学的米多多合唱团简介
湖南省沅陵县荷花池小学米多多合唱团原团名为菡萏合唱团成立于2016年,众多热爱歌唱、怀揣音乐梦想的孩子们会聚一起。“菡萏”寓意着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一如合唱团成员们纯净的歌声和纯粹的音乐热爱。
合唱团现有成员50名,他们来自不同年级,却因共同的爱好相聚。团队坚持每周2次的常规排练,在专业音乐教师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团员们系统学习发声、节奏、和声等知识技巧。从基础的呼吸训练,到复杂的多声部配合,团员们循序渐进,提升演唱水平。
成立至今,菡萏合唱团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全县文艺汇演中都留下了动人的歌声,还在全县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快乐合唱”3+1"片区比赛中荣获城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经历不仅为团员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收获成长与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