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志愿者|用责任与爱心书写温暖有光的志愿时光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是音乐老师,
却用耐心教会孩子们第一个音符;
他们不是舞台主角,
却用双手托起每一个音乐老师的梦想!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
却因为同一份热爱相聚,
像夏夜的萤火,微小却明亮,
温暖了师生们的整个夏天。
他们就是
2025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的志愿者们!
虽未站在聚光灯下,却用无声的付出,
让每一声歌唱更动听,
让每一次成长更珍贵!
2025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再次汇聚了一群充满热情与责任感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共招募了50余名来自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积极投身于专业训练协助、后勤保障、活动报道等多个环节,为合唱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持,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与奉献的力量。
┃有条不紊·后勤组
近600位营员的每日三餐
数百套宿舍用品的准备
上千份营服、物资与宣传材料的分发
还有每天上课、排练所需的
谱架、电钢琴、桌椅……
从清晨到深夜,从前期筹备到活动全程,后勤组的志愿者们始终高效有序、分工明确,在每一个细节中精准落实、默契配合。
无论是物资调配还是人员安排,无论是常规事务还是突发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每一份周到的准备、每一次默默的付出,汇聚成支撑整个营地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追求的,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营造一个温暖、有序、安心的夏令营环境。
┃传播有力·宣传组
他们用镜头捕捉光的走向,
也记录汗水与笑容交织的瞬间。
他们在快门之间定格舞台前后的
每一帧真实与感动;
他们用文字编织故事,
让夏令营中的每一次成长与触动,
悄然流淌进屏幕另一端的心中。
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还是深夜的最后一声合唱,
宣传组的志愿者总在场;
他们走在人群中,
也隐在幕后。
用影像与语言留住这一季童声的
全部温柔与力量。
在这个充满歌声与欢笑的夏天,
宣传组的志愿者们用镜头与文字,
为合唱周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活动期间,“德清公益”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共发布推文21篇,总浏览量超2.6万;发布视频35条,总浏览量突破13万。每一次发布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不眠不休的努力。小摄影师们扛着设备奔波在舞台前后、教室内外,日均步行超过2万步,只为抓住孩子们每一个纯真的笑容与动人的歌声。
小剪辑师们抱着电脑,从白天剪到夜深,用一帧帧画面拼贴出属于这个夏天的热烈与温情。还有写稿的同学们,守在场边、趁着空隙记录下所见所感,再化作一篇篇温暖可感的图文推送,抵达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他们用图像定格美好,用文字传递温度,用视频连接你我,让这个合唱周不仅被看见,也被铭记。
┃齐心协力,协作无间
除了完成日常的后勤保障与宣传报道,志愿者们还积极投身于合唱周的重点环节——2025米多多合唱公益音乐会的筹备之中。筹备小组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紧密协作,持续与演出团队、场地、嘉宾等多方沟通推进,确保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后勤组与宣传组的志愿者在各自本职工作之余,也主动参与到音乐会的组织协调中,从节目编排、物资搬运到现场布置、拍摄记录,每一个细节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为这场凝聚心血与期待的公益演出注入力量,默默为最终的舞台呈现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筹备工作的逐步完成,音乐会迎来了正式上演的这一天。全体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共同迎接这场凝聚无数心血的演出。音乐会导演组成员于7月12日下午到达长沙音乐厅,参加音乐会筹备会。演出当天,志愿者们提前抵达场馆,率先投入场地布置工作,同时全程协助总导演推进彩排进程,进行舞台队形编排、上下场衔接、后台对接等工作,并且对字幕、音响、直播等关键环节反复核查确认,以确保演出流程万无一失。
10名志愿者与所负责的合唱团一一对接,从排练到候场、从用餐到休息,全程陪伴、细致引导,成为孩子们最可靠的支持。更多志愿者则坚守在舞台前后、场馆内外,维持秩序、协助调度,只为保障演出的每一个环节顺利推进,让音乐会在灯光亮起时如期绽放。
音乐会正式开始的半小时,导演组成员及所有志愿者已在字幕室、音控室、上下场口、二楼入口就位。演出开始后,大家各司其职:视频号直播顺利开播,字幕与节目配合完美无缺,上下场口与二楼入口的均衔接紧密、忙而不乱,还有三位导演组的成员作为钢琴伴奏、打击乐演员参演节目,展现出自身的专业水平。在音乐会过程中,志愿者团队面对各种情况做到了冷静处理,成员之间互相补位,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无论是在线上协调沟通,还是在线下奔走服务,志愿者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与高度的责任感,用行动支持着合唱周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专业而有温度的服务,也得到了来自师生们的一致肯定与由衷赞赏。
易浩
三一工学院教师
内部交通统筹
2018年以大学生身份初入公益时的青涩,到如今见证德清公益从小规模走向成熟,最深的感触是“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六年里,不仅是公益项目的成长,更是自己从旁观者到深度参与者的蜕变——这份坚持,让最初的热忱沉淀为笃定的信念。
“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有质量的音乐教育”从不是口号。尽管自己不懂音乐,但每年旁听课时,总被授课老师的耐心打动:一遍又一遍的示范、调整,直到孩子们唱出完美的旋律。这些细节里,藏着德清对“有质量”的较真,也让我看见“顶流师资”的真正含义——专业之外,更多是对孩子的尊重与坚持。
在德清做志愿者,收获远不止付出的满足。从项目运营中学会协作,从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中读懂耐心,这些“额外的成长”让我更坚定:公益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彼此成就。
这项“伟大的公益事业”值得持续投入。未来,仍会以志愿者的身份,继续见证乡村孩子与音乐的相遇。
康枫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合唱夏令营班主任
一周来,我的工作主要是当好米多多合唱夏令营的“管家”,确保每个团队安全出行、每次排练物资齐全、每场活动顺利举行。当然,我的这些工作离不开志愿者伙伴们的辛勤付出。
是跟团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发现孩子们的各种状况,反馈团队的各项需求;是后勤保障组顶着烈日、暴雨默默搬运物资;是宣传组连轴转,用镜头和笔尖记录瞬间。这些工作的背后,是所有志愿者坚实的身影。
此次合唱周,我也是米多多合唱公益音乐会导演组的一员。在贾佳老师、饶饶老师以及周畅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同样来自民大的7位战友共同奋斗。从音乐会筹备期的挑灯夜战,到进行时的全员冲锋,再到散场后的扫尾工作,哪怕累得睁不开眼、迈不动腿,我们的小分队也一直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最后,我想表达三点感谢:感谢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感谢所有团队的老师们、可爱的孩子们;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我们下次再会!谢谢!
郭润浩
泉州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合唱夏令营主编
七月的长沙,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千百名乡村师生如约而至的热情。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夏令营主编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感谢美玲老师(米多多乡合唱夏令营负责人)手把手文章撰写的指导。夏令营的志愿者们,每一次行动都在为乡村孩子编织梦想的翅膀。我的职责聚焦于幕后——提前精心设计特刊排版,力求有质量、有层次、有设计;同时需要与摄影师提前沟通好类型、景别与构图,只为精准捕捉孩子们动人的瞬间。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唯有脚踏实地,踏实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在每一次细节打磨中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这个夏日,我们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师生们在长沙共同庆祝了一场温暖的“集体生日宴会”,烛光映照着纯真的笑脸,歌声传递着真挚的祝福。这段经历让我真切领悟到,虽说童声照亮童心,但这束光也同时照亮了我们每一位公益志愿者的内心。我们总说,德清公益在为乡村孩子们埋下一颗希望种子的同时,也为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悄然埋下了一颗热爱合唱、投身美育的种子。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绽放的自信与梦想,我更加坚信,持续深耕乡村音乐美育,就是在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播种希望,用艺术的甘泉滋养更多心灵,让美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王尹帆
常州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团长
合唱训练营编辑
谈谈公益,谈谈合唱,谈谈理想
“米多多”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的公益项目。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大抵算得上很优秀的基金会了。什么是公益心呢?他们做着也许是他们热爱的东西,使more and more的人们首先感受到他们的能量与爱,其次才是受益。其实也许二字完全可以去掉,我想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热爱,又怎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一次的米多多乡村合唱周,我属于众多志愿者当中的一员,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负责为每天的课程编辑文字稿,当然了,空闲的时候也是啥活都顶上。我未曾举起相机,却以另一种方式参与这场声音盛宴——用文字搭建乡村教师与音乐大师的对话之桥,将转瞬即逝的课堂火花淬炼成永恒的思想星火。我原以为,我们只是信息的提炼者与“搬运工”,但是在叙写时感悟更深。兰迪老师风趣的教学方式,陈家海老师总结的发声技巧......这些文字或许会淹没在信息洪流中,但若有一人因它关注乡村美育,有一个孩子因它重燃歌唱勇气——便是我们为童声筑起的精神合唱台。
及至正式登台,舞台灯光倾泻而下,聚拢成一片光的湖泊。孩子们站在光圈中央,小小的身影被映衬得有些单薄,却格外坚定;老师们在他们身后,是孩子们坚定的理由。他们放声歌唱,歌声清澈又带着泥土的气息,仿佛原野上刮过的一阵清风,裹挟着蓬勃的生命力,直直拂过台下每一张面孔。我看见前排一位头发花白的观众,伸手悄悄抹去眼角的光亮;场下,无数手臂不约而同地随着歌声轻轻晃动,整个会场仿佛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所攫住,脉动成了一颗巨大的心脏。
其实说实话,我原本自诩是带着光去播撒的人,却不曾想,竟被那声音所携带的纯粹光亮所深深滋养——这光亮,原来也能照亮施予者的内心。我们送去音符,他们回馈的却是如春天般蓬勃的生命力。这次经历,又岂止是一次服务?它分明是生命彼此照耀、彼此唤醒的珍贵仪式。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永远做那个追光的人,把每束照进乡村教室的光,都写成可以流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