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背后的故事 | 歌声背后的脊梁
在湖南省西北部的桑植县,贺龙中学静静地矗立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这一所以开国元帅贺龙名字命名的学校,不仅承载着革命精神的传承使命,更孕育了一个瞩目的艺术团体——贺龙中学合唱团。
作为"快乐合唱3+1"项目中少见能坚持日常排练的高中合唱团,这个团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音乐教育往往被边缘化的现实环境中,在学业压力繁重的高中阶段,这群师生用坚持和热爱,谱写着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今年,在湖南省第十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暨校歌比赛中,贺龙中学合唱团凭借着原创校歌《明天要做祖国栋梁》,以及自选曲目《祖国不会忘记》斩获高中组一等奖。
(贺龙中学合唱团参与湖南省第十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暨校歌比赛)
“因为‘快乐合唱3+1’的链接,德清公益就像我们的娘家一样,我只是跟李卫英老师提了一嘴,说比赛前没有排练的地方,她马上就给我们协调好了在德清办公室排练厅进行排练,还给我们请了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我有种在长沙也很有底气的感觉。”蔡怡老师在比赛结束后有感而发。
01/红色土地上的音乐薪火
逐渐壮大的合唱团
贺龙中学合唱团成立于2019年,团员基本上由高一和高二的学生组成,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60人。这群来自桑植县各个乡镇的孩子们,大多数在进入高中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他们中很多人是留守儿童,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由祖辈抚养长大。音乐对他们而言,曾经是遥远而陌生的存在。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很多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蔡怡老师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我第一次让高一学生唱歌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几乎没有人能完整地唱出一首歌。"
蔡怡老师是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一个肩负着指挥、钢琴伴奏、日常组织排练、心理辅导等多重角色的音乐教师。她是钢琴专业出身,2015年通过“快乐合唱3+1”公益项目开始接触合唱,最初参加的是桑植县教师合唱团。"我们是从教育局组建的教师合唱团起步的,通过每周的训练、比赛以及教师专场新年音乐会,逐渐积累了合唱教学的经验,2019年才正式成立学生合唱团。"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繁重,排练时间较为紧张,合唱团的排练时间只能安排在周末。"学生们平时每天要上12节课,晚自习要到十点半,学业压力很大。"蔡老师说,"我们只能利用双休的时间,孩子们在周日下午有半天假,从三点到五点排练两小时。”
即便如此,孩子们仍然坚持参加,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和归属感。“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我经常对孩子们说,音乐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合唱不需要天赋,只需要你热爱和坚持。我们也会在短时间内排练出一些他们喜欢的、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说流行音乐,像奉献、如愿,让他们感受声部之间交错产生的声音共鸣,听上去跟齐唱有明显不同,学生们逐渐被合唱的声音所打动、所感染。”
02/凝聚集体记忆的国家非遗
桑植民歌
贺龙中学所在的桑植县有着“中国民歌之乡”之称,是"桑植民歌"的发源地,这一民歌形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怡老师深知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她不仅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桑植民歌,更立志将桑植民歌推广到更广阔的舞台。
“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时,我会用流行歌曲吸引他们的注意,后来慢慢融入桑植的民族歌曲。那个时候他们很欣喜,原来桑植民歌还可以这样唱!而且民歌演唱当中有很多桑植方言化的发音,也更适合桑植的人们去唱,他们觉得非常有意思!”
2023年,在共青团桑植县委的牵头下,贺龙中学将《小小幺姑儿》——一首充满桑植方言与乡土气息的民歌,带到了北京“东润慈善夜”的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桑植民歌的魅力。伴随着歌词”小小幺姑儿哟小小龄啰喂”,这段回忆成为了贺龙中学合唱团孩子们的共同记忆。
(贺龙中学合唱团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合影)
桑植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随着孩子们合唱的传播,文化根脉也在不断传承着。“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出发地。1927年南昌起义,其骨干力量主要是贺龙元帅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1万多人的部队中有3千多人是桑植儿女,20多个团长有10多个是桑植人。当年我县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5000多人牺牲,其中6000多人参加长征,牺牲2000多人。像《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口挂盏灯》这些民歌,记载着我们的历史,应该被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作曲家,能够将桑植民歌改编成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们演唱。或者是把这些歌曲写入我们本土的教材,以民歌民谣的形式融入到课堂当中,成为大家的集体记忆。“
03/合唱中的人生课堂
"托举他人才是真正的力量"
在合唱团”走出去“以前,面对日复一日枯燥的排练,有时学生会犯懒。但蔡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于甘愿托起他人的时刻。"在合唱中,尤其是男低音声部,常常没有旋律,只是和声的基石。很多学生最初觉得"没意思",但蔡老师告诉他们:"你们是地基,是托起整个作品的力量。当你觉得自己的声部被旋律声部遮盖时,其实整个作品已经获得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蔡老师还将合唱理念延伸到人生教育中:"人生就像合唱,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不管你将来在什么位置,只要你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勇敢、坚定、大方地做自己,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番话,对于很多来自留守家庭、缺乏父母陪伴的学生来说,尤其具有震撼力。他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音乐技能,更是一种人生观的塑造。
(贺龙中学合唱团的演出过程)
"我们学校的孩子其实心理问题挺多的,"蔡老师坦言,"大部分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家里也较贫困,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一直堆积,得不到解决。“合唱慢慢成为了他们情绪疏导的途径。在歌声中,学生获得了很多力量,也排解了心中的情绪。“你会发现,排练休息时,孩子们从最初的各做各事,到现在一起游戏、说笑,每个人都有了伙伴。"
在合唱团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女孩经历着巨大的蜕变。其中一个是李优,另一个是刘静雯。
李优是音乐班的学生,艺考时凭借一首歌打动了考官,被贺龙中学录取。然而入学后,老师们发现这个女孩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她从不在人前单独唱歌。"她的声音条件很好,可塑性很强,但就是不敢单独发声。"蔡老师回忆道,"哪怕只是唱一小段简短的旋律,她都紧张得说不出话。我们很着急,因为她是音乐班的学生,不开口唱歌怎么可能学好专业?"
传统的鼓励方式对这个女孩毫无作用。"我们一开始总是对她说'你要大声唱''你能行',但这样的话说多了反而给她更大压力。"转机发生在李优加入合唱团之后。蔡老师采取了一种"无声的陪伴"——不再刻意关注她,只是让她自然地融入集体。"我们把她安排在高声部,不再盯着她是否发声,而是让她沉浸在合唱的氛围中。"
奇迹渐渐发生。在周围同学声音的包裹下,李优开始小声跟唱。直到某次声部抽查中,蔡老师点名让她单独唱一段,"她竟然把声音放出来了,我能清楚地听到她的歌声。"那一刻,蔡老师知道,这个女孩终于突破了自我的桎梏。
"合唱团给了她安全感,她不是一个人在唱,她有一整个团队的小伙伴们在背后托着她。"如今的李优不仅能在合唱中放声歌唱,甚至敢独自站在台上演唱。从自卑胆小到自信勇敢,合唱团成为了这个女孩找到声音与自信的旅程。
另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是关于刘静雯的。这个女孩个子很高,但总是驼着背,弓着腰,说话声音怯懦,不敢与人对视。"像很多留守家庭的孩子一样,她缺乏自信,缺乏表达的机会。"蔡老师描述道。
刘静雯加入合唱团后,变化是缓慢而坚实的。在集体的感染下,她开始挺直脊背,放开声音,甚至主动与老师交流。"你会发现,当她投入歌唱时,整个人的姿态都在发生变化——背部挺直了,眼神有了光彩,声音也变得清澈响亮。"
最令人欣喜的是,刘静雯后来选择走音乐专业道路,参加艺考,最终被南昌大学音乐系录取。"她实现了从怯懦到自信的蜕变。如果没有合唱团,也许她现在还是那个小心翼翼的女孩。"蔡老师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04/让每个孩子都有被看见的未来
困境与坚守
尽管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作为长期发展的乡村合唱团,贺龙中学合唱团面临着和其他高中乡村合唱团一样的诸多现实困境。
学业压力是最大的挑战。"高中每天12节课,学生的时间非常紧张。"蔡老师说。此外,家长的不理解和支持也是难题。"很多家长认为唱歌不能当饭吃,担心耽误学习。”硬件设施的不足同样制约着合唱团的发展。"我们的钢琴虽然每年调音,但两三个月后音准就有问题。缺乏专业的排练场地,经费也很紧张。"蔡老师无奈地说,"就连参赛乐谱的版权费,我们都得精打细算。”
师资力量更是短板。"我不是合唱指挥专业出身,缺乏指挥经验。学校里基本是我一个人担任指挥和伴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老师还想出了巧妙的办法——用电钢琴提前录好钢琴伴奏的音频,她则专注指挥。
尽管困难重重,蔡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却没有放弃。他们制定了一条规矩:如果学生的月考成绩下滑十名,就暂停合唱训练。"但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并没有因为排练而成绩下滑,反而因为参加了合唱团,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演出,走进养老院,用歌声传递温暖,感受到社会责任;他们参加各类比赛和展演,在学校活动中担任开场表演,获得认同感;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演出前的排练)
"我们希望得到更多关注、更多舞台、更多支持。"蔡老师说,"孩子们需要被看见,他们渴望肯定。当他们站在台上获得一等奖时,每个人的欢呼声都是发自内心的。"
歌声背后的脊梁,正如贺龙元帅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贺龙中学合唱团的歌声,承载着桑植民歌的文化,也正在唱响一代又一代桑植少年的希望。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音乐与合唱正在书写着新的故事——关于传承、关于成长、关于无疆。
贺龙中学合唱团
贺龙中学合唱团是桑植县贺龙中学“红色基因+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模式的生动诠释。桑植县贺龙中学是遵照贺龙元帅的嘱托,于1958年创办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贺龙元帅的长女贺捷生少将担任名誉校长。贺龙中学合唱团于2019年成立,目前团员将近60名,由高一和高二的学生组成。 合唱团成立以来,先后于2022年荣获桑植县中小学合唱比赛中高中组一等奖;2023年荣获湖南省第八届中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高中组三等奖;2024年荣获桑植县中小学文艺调演合唱类一等奖;2025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暨校歌比赛高中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