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背后的故事|木梯上的远方,从乡村田野到国际舞台
午后阳光透过老体育馆的窗,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尘粒。湖南安仁县城关中心小学体育馆的木质阶梯静立着,时光的胶片被这一级级台阶所承载,定格着王琼同学和城关中小春之声合唱团孩子们的排练日常。
当被问起对这段合唱旅程最深刻的记忆时,王琼不假思索地表示一定是那排练时踩上去吱呀作响的木质阶梯,当吱呀声、歌声、老师指导的声音,还有窗外传来的蝉鸣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她记忆中最美妙的合唱。它见证着一个乡村女孩从安仁唱到北京,用质朴的歌声走向国际舞台,唱歌给世界听。
破茧成蝶:从零开始的音乐征程
王琼对音乐的热爱,早在童年时期便已萌芽。这份情感的源头,要追溯到她和爷爷共度的那些美好时光。爷爷总是喜欢给她放当时流行的歌曲听,音乐很大声,充满整个房间。就是在这样的熏陶里,音乐的种子不知不觉地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她与合唱团的相遇始于小学三年级一个平凡的午后,班上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到了这个积极活跃、爱唱歌的小女孩,主动向她发出了加入合唱团的邀请。那时的王琼还不完全明白“合唱”是什么,只是隐约觉得这是一件与唱歌有关的有趣事情。在加入合唱团后,对五线谱、音符一无所知的王琼像是踏入了一片陌生的领域。“在面对那些繁复难懂的乐谱时,我曾感到无比困惑,一头雾水。但是幸运的是,徐琳和盘缨侨老师以无比的耐心和细致,引领着我走进了音乐的世界。”王琼回忆道,老师们先是从基础教起,带她了解每一个音符的唱名和唱法。
但专业的乐理知识对年仅九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沉闷和乏味的,老师们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慢慢讲解了五条平行横线怎样构成五线谱的基本轮廓,线与线之间的空间所对应的是什么音高,一点一点把五线谱背后的音乐密码和意义讲得明明白白。好不容易把基础乐理知识这个“小怪兽”打败,刚松口气,新的“拦路虎”——跑调的难题又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
在合唱团里,王琼被老师分到了女低音声部。唱低声部,对她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容易跑调,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不给合唱团拖后腿,每次排练时,负责女低声部的盘缨侨老师总会特别关注王琼的音准,一发现跑调就立即纠正,在一次次示范正确的音高后揪着她反复练习。每天放学回家后,王琼自己也主动坚持不懈地对着谱子一遍又一遍地歌唱。通过这样持续的练习,终于克服了这一难题,能够准确地唱好低声部的旋律。
回顾那一段在合唱团的排练的时光,王琼说:“合唱其实很苦很累,要说真的被它吸引,那应该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里,一点一点爱上的。”合唱团的排练场地设在学校体育馆,条件简陋,只有几把老旧的挂扇悬在高处,根本吹不到正在排练的孩子们。每到夏天排练时,体育馆里闷热难耐,孩子们总是汗如雨下。盘老师对训练要求极为严格,对每一个有问题或者能够唱的更好的小节,都不会随意的一笔带过,而是让同学们反复练习,做到最好。
最让王琼难忘的是,有一次盘老师自己重感冒,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来话,依然带着她们训练,没有落下排练。正是在这样艰苦却充满着大家的坚持和热爱的环境中,每一次突破自我的挣扎,都是为翅膀积蓄飞向广阔天空的力量。每次指挥徐琳老师开始挥拍,歌声汇聚,那种苦和累仿佛就转化成了振翅高飞时最美的羽翼,带着歌声远航。
童声飞扬:在中国国际合唱节挑战与温暖同行
当得知米多多合唱团要登上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舞台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但对于王琼来说,惊喜之外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被选为合唱团代表在国际合唱节开幕式的舞台上发言。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卫英、李培智、王琼、盘缨侨、唐立桦
挑战也随之而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方言与他人交流的王琼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发言稿中大量的后鼻音词语,对她来说如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力量”总会念成“力练”,“梦想”一不小心就成了“梦显”,这令分不清前后鼻音的她感到十分头大。那段时间,总能看到王琼一遍又一遍练习稿子的身影。同时盘老师的鼓励也像一道光照进了王琼的心里,“我一直认为盘老师是我们合唱团里最严格而且看上去最严肃的老师,但当我最后一次练稿时,她对我的微笑让我一直铭记于心,给当时紧张的我莫大的勇气和温暖,当时我就觉得真好,在合唱团真好!”最终她也在台上顺利并准确地完成了发言,大放异彩。
王琼在中国国际合唱节开幕式发言
在国际合唱节上,米多多合唱团带来的一首英文歌Stand Together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但这首歌中的英文单词也曾让还没有正式接受过英语教学的王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的好多单词都不会念。幸运的是,合唱团里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姐姐了解她的困惑后,一直不厌其烦地给她示范单词的读法,为了让王琼更好地记住,这位姐姐还使用了一个“特别小妙招”——在她谱子里的每一个单词上都标注上了中文的谐音。虽然方法取巧,却让原本困难的英文单词瞬间变得得心应手。
真正站上北京舞台的后台,王琼紧张得手心止不住地发汗。成员们都默契地围拢过来互相打气,没有过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次击掌就传递了无穷的力量。这一刻,紧张化为了勇气。
“在参加安仁县米多多合唱团之前,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多数时间,我都在山间田野唱歌给自己听。来到合唱团以后,团里都是像我这样的孩子,音乐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们唱歌给世界听。我是王琼,我要唱出快乐,唱出梦想。”
开幕式现场,王琼清澈而坚定的童声传遍了五棵松体育馆会场,18000多人掌声雷动。从乡村田野走向国际舞台的这一条路上,铺满了刻苦的练习,也洒满了师长的教诲和伙伴的陪伴。
王琼照片成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封面照
心灯永续:感恩与希望的成长之歌
在这段与合唱团相遇的时光里,王琼对合唱有了更深的理解。当被问到认为米多多合唱团是什么颜色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红色。”在她看来,这片红色代表着老师和同学们如火的激情、不懈的干劲儿,以及那种拼搏向上、争做最好的精神。“合唱团的歌声像一盏灯,为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照亮了认知的局限,带领我们感受世界的辽阔。”王琼笑着说道。
如今已是高中生的王琼,在校园里依然延续着对音乐的热爱。得益于在合唱团积累的乐理知识与舞台经验,学校组织的歌手大赛和文艺活动的舞台上,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除此之外,她还把从合唱中习得的专注、协作与坚持,融入了日常的学习与生活——面对繁重的课业,她用排练时专注投入的态度对待学习,当遇到困难和考试失利,合唱中淬炼出的坚韧意志,也让她总能马上就调整好状态。
回首来路,王琼心中充满感激。她感恩每一位同行的老师和伙伴,还特别想感谢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基金会就像一列载满希望与梦想的列车,带着我们这些乡村孩子,勇敢地走出熟悉的土地,去探索以往只在书中和电视上见过的世界。”
从木梯上的吱呀声响到国际舞台的掌声雷动,米多多合唱团用歌声为乡村孩子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在这条满是汗水与温暖的道路上,童声不仅唱响了音乐的纯粹,更诠释着热爱如何打破桎梏、团结怎样凝聚力量,让每个平凡的梦想,都能在坚持与守护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城关中小春之声合唱团简介
城关中小学春之声合唱团成立于2013年3月,寓意以春天般美妙的歌声,激发学校艺术教育活力,点亮孩子们快乐自信的童年。自成立以来,学校以“人人开口唱、班班有歌声、校团上水平”的合唱目标,利用大课间、社团时间进行分层次训练。合唱团成员来自学校一至六年级,其中近半数为留守儿童。
2018年,合唱团亮相中国国际合唱节开幕式,演唱广西童谣《月亮粑粑》和英文歌曲Stand Together,荣获优秀表演奖和C级合唱团荣誉;2020年参加第二届深圳(福田)民族童声合唱节;2021年合唱团受邀参加TED演讲活动;2022年6月受邀参加麓隐青竹湖·“我与朗朗齐奏”音乐盛典,并参加全国青联“我和我的祖国”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青春汇报会。
春之声合唱团不仅是音乐爱好者的集合,更是乡村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为他们打开艺术之门,让音乐陪伴成长,传递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