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背后的故事|漫天繁星,明亮的眼睛
繁星散满天空,在吞没乡野的黑暗中,是多么地明亮与弥足珍贵,触动人的心弦。
帮扶结束距今已两月,那片星空的模样仍旧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与其相交织的,是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光芒齐齐望向我的画面。
从左到右,一排为黄于师、蔡倪晴柔、付晋一
二排为张佳旭、张子安、李嘉宇、李怡彤、袁奕宁
在七月盛夏的头一天,我们一行二十多位泊乐团员在王超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往湖南安仁合唱帮扶的旅程,安仁县在德清公益的长期帮扶下,有了“中国合唱童话县”的美称。这次活动,我们团队分成了5个小组分别深入当地5所学校,在排练的同时,也向孩子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我所带领的7人小组面对的,是华王乡中心小学花儿与少年合唱团36位扬着纯真质朴的笑容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大多为三到五年级的学生,也有1名是一年级学生。
华王中心小学位于安仁县华王乡大塘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因为教师资源的缺乏,只能通过德清公益“乡村美育E课堂”开设的在线音乐课和音乐见面。也是如此,孩子们的音乐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五线谱等乐谱的知识以及应用普遍掌握不足。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我们想让孩子们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走近音乐、掌握基础音乐知识,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受益的心,愈发强烈。
7月1日晚上到达学校的时候,是我们与孩子们第一次碰面。宿舍楼前的孩子们正说说笑笑,看到我们的到来,停下了话头,睁着亮亮的眼睛。一束束好奇的目光纷纷落在我们身上,这夜晚的黑暗好像也没那么让人心慌了。在宿舍安顿好后,我站在没有窗帘的纱窗前,看见远处整片的漆黑,想起刚刚孩子们被好奇填满的双眼,想象着光芒降临在这片土地上之后,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开始发威,就这样暖融融地洒下来。我再次站在纱窗前,目之所及,除了学校的建筑,尽是绿油油的田野,田里的秧苗在抽条,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笑闹,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模样。
早餐后到达阶梯教室,是我们与小朋友们正式的第一面。这间教室不是那种很大的阶梯教室,一排大概仅能坐下12人,大概一共6、7排的样子。孩子们靠中间坐在了前4排,桌上摆着各自的歌谱,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他们都非常喜欢唱歌,热情得让我惊讶。当我表达出想听孩子们的歌声,问他们愿不愿意把会唱的歌曲唱一遍给我听的时候,一双双眼睛瞬间散发出光芒,非常大声地喊,“愿意!”
在集训之前,县教育局组织两位来自安仁县县城的音乐老师(卢秀娟、谭奇敏)在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帮扶,通过与两位老师以及本校杨帆老师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已经对要演唱曲目有了一定掌握,孩子们的演唱也体现出了较高的熟练度。6首需要演唱的歌曲里有5首,孩子们都已经掌握得较为熟练、初具规模,但在细节的音准、节奏上以及音乐处理上还需要训练与加强。
晚间,我和李怡彤借用教室钢琴合了钢琴伴奏。结束后,随手关掉教室灯与走廊灯,瞬间陷入一片黑暗,仅有路边的一盏路灯亮着白光。不经意间抬头,发现漫天的繁星,不自觉地愣在原地,抬头仰望。数不清的星星散落在天幕中,仿若一颗颗闪耀的钻石,也突然让我想起白天阶梯教室里望向我的、闪着光的,那一双双眼睛。
7月3日,团队里负责本次活动宣传摄影的陈彦文来到了华王中小,孩子们看到他手中的相机并没有躲着,反而是自信、开朗地朝着镜头打招呼。课间的时候,孩子们纷纷围在陈老师身旁,手牵着手转着圈,脸上肆意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像是清晨暖融融的阳光照在这片土地上,也照在了我的心上。陈老师手中的相机也正好记录下了这一幕美好的画面。
孩子们在课间手牵手转圈圈
在排练时,遇到过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孩子们在对音乐技能的掌握上并不太扎实,像音准、节奏上的问题时常有出现,尤其是双声部的部分,两个声部常常会被对方所影响。在分声部排练时,这些就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使用的方法,是让他们“听”。在做示范时,钢琴老师弹奏一个声部旋律,我演唱另一个声部旋律,同时要求孩子们用耳朵听代替小声跟着唱,把注意力集中在“听”上,希望能让他们打开耳朵,而不是只注意着自己正在唱的旋律。
通过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的方式,建立多声概念,适应和声感觉,不再对彼此的声音感到陌生,从而找到自己声部旋律在当中的位置,在演唱的时候保持音准的稳定性,初步建立和声听觉。这对没有音乐基础、没有音乐积累、平时没有音乐课没有排练的孩子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华王中小的孩子们所展现的灵敏听觉,却实在让我惊讶。在示范一两遍,最多三遍之后,他们就能够把音唱准,哪怕是让钢琴老师弹另一声部旋律进行干扰,也能够一起呈现出准确的和声音响。
孩子们初次找到“打开耳朵”的感觉之后,对音准的把控就有了质的飞跃,从唱一遍丢一遍变成了唱五遍可能丢一遍。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练,看着他们的眼睛一点点变亮,几乎是要溢出来的喜悦,总是让我想起那黑夜里缀着的繁星。
7月6日,集训的最后一天,也是孩子们第一次站上长沙音乐厅大舞台的前一天。除了排练之外,我还跟孩子们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因为准备音乐会,彩排、登台等流程会很累,所以在大巴上一定要好好休息保存体力”等等。中间有孩子问,“老师,你会来听我们唱歌吗?”充满着期望的发问在我心里留下了痕迹,像是载着孩子们信任的船只驶过的印记。我说,“当然会啊。”
在这五天里,孩子们认识了五线谱、认识了各种音符及休止符、练习了从简单至复杂的节奏及节奏组合、能够分辨不同音组相同唱名的音的相对高低甚至能够独立识读乐谱,并在钢琴的辅助下唱准音高;孩子们学会了看懂指挥手势、从钢琴旋律中捕捉准确的音高、在和声中找到自己的声部、根据老师的要求用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风格的乐段等等。从最开始的犹犹豫豫不敢放声歌唱到最后勇敢地站在长沙音乐厅的大舞台上完成演出,进步不可谓不大。
最后一天的“安仁·中国合唱童话县专场音乐会”,是华王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登上长沙音乐厅这么大的舞台。坐大巴到长沙、进入音乐厅化妆间、换服装、走台、化妆,整个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新奇的。但同时,舞台给孩子们带来的紧张与陌生感,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走台的时候,他们的状态不是很好,怯怯的,与平时排练的状态大不相同,声音完全没法传到观众席。一下了台孩子们就跟我说“老师,我们都不敢唱出来”。
演出结束后的后台合影
我知道,因为舞台较大,孩子们互相之间离得较远,听不到旁边人的声音之后,就丢失了那一份安全感。于是,晚饭后孩子们休整的时间,我带着他们在化妆间练习了一下容易犹豫的地方。在化妆间的小场地里,孩子们又恢复了训练时的水准。
同时我临危受命,负责指挥歌曲《谢谢你》,一起在侧台候场时,我不断鼓励孩子们大声唱,只需要自信地唱出来、盯紧我,就不会有问题的!我肯定地告诉他们,你们能够做到的!相信自己,也相信我!
舞台照
到了登台演出时,孩子们放声歌唱,音量大了许多,音准也好了许多,他们用最纯真的声音努力表达着对妈妈的爱意与感谢,可以说这几乎是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遍了。站在舞台上时,我和孩子们对视,那么多双眼睛全部盯紧了我,一眨一眨,就好像那天黑夜里的星星。
而这片星空,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星空。
华王中心小学花儿与少年合唱团
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回响着一群小百灵清脆悦耳的歌声——这是初绽光芒的安仁县华王中心小学花儿与少年合唱团。作为一支专注于二声部合唱训练的年轻团队,以纯净的童声为笔,以和谐的旋律为墨,描绘着属于孩子们的动人音乐画卷。
2022年,合唱团亮相“菜花冲乡村合唱节”,活动经腾讯公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6万+。
2025年,合唱团亮相长沙音乐厅,展现了安仁乡村合唱团的精神面貌。
致敬背后的志愿者团队
这是《童声背后的故事》第三辑最后一篇文章,全书共计47 篇乡村美育故事里,故事的呈现离不开 29 位志愿者的全情投入:28 人参与撰稿,1 人用心排版,他们带着不同身份的热忱,在休息时间里挤出专属 “公益时区”,把乡村孩子的合唱故事写得鲜活动人。
有人是高校里的学子,抱着电脑在图书馆查资料、改提纲,把课堂里的严谨揉进文字;有人是中小学教师,白天站讲台、晚上敲键盘,用懂孩子的视角捕捉童声里的细腻;有人是高校教师、公益人、企业员工,甚至机构负责人,却甘愿放下忙碌,一次次对接访谈、整理素材,把每一个细节磨到满意。从最初的提纲设计、和孩子 / 老师 / 家长反复沟通,到一字一句梳理故事、几轮修改打磨文稿,没有一份付出是 “随便试试”,每篇故事的背后,都是他们用时间和真心堆出的温度。
今天,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群有爱的志愿者!是他们的坚持,让乡村孩子的歌声有了文字的 “纪念馆”,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美育里的光与热。这份关于热爱与奉献的故事,他们同样是最耀眼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