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童声背后的故事 | 听,这些声音在长大

2025.08.21 39 字号

童声渐亮时光里

一曲成长韵自扬

麻城第二实验小学八音盒合唱团


 

在湖北麻城一所学校的合唱教室里,钢琴的黑白键与孩子们的歌声交织成独特的旋律。每周一、周四的下午,这里总有三四十个身影准时聚集——他们是董碧秋老师带领的麻城第二实验小学八音盒合唱团成员。董老师站在合唱台阶前,看着眼前这些孩子,总能想起他们初入团时的模样,那些藏在歌声里的成长故事,像一颗颗被时光打磨的珍珠,愈发温润动人。


从“沉默角落”到“敞开心扉”

合唱团里有个叫“小珂”(胡珂)的男孩,刚入团时像株怯生生的含羞草。胡珂爸爸经常和老师们沟通担心孩子胆小没自信,会跟不上大家的进度。经过董老师观察,合唱团排练歌曲时他很认真,每当轮到他所在的声部演唱,他总是手指着乐谱非常专注,分开训练时他总是一个人默默练习,但是小组展示时声音总会被其他同学的声音“吞没”,像一滴融入大海的水珠。

改变的契机,是去长沙参加2024“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那是男孩第一次离开家乡,也是第一次和合唱团的伙伴们过上集体生活。出发前,董老师还在担心他会全程“隐身”,胡珂爸爸也担心孩子无法适应这种集训方式,时刻关心孩子的状态。没想到他适应得很好,在董老师每天发送的照片中逐渐看到孩子的笑脸。团里的阳光开朗大男孩闵彦熙,像个小太阳般主动靠近他,每天把零食分给他一半,排练间隙拉着他讲学校的趣事,即使起初只得到寥寥几个字的回应,也依旧热情不减。在彦熙的陪伴下,小可这株含羞草,慢慢舒展了叶片,一颗名为“开朗”的种子在他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在长沙的九天时间里,孩子们的生活被排练、游戏和分享填满。有天下午,中南民族大学贾佳老师和志愿者李汝杏给孩子们组织了趣味游戏,其中有个手拉手的环节。董老师本以为小珂会退缩,却意外地看到他迟疑几秒后,大方地伸出了手。更让董老师惊喜的是,到了第八天,小珂居然主动和大家分享起班里的趣事,眼睛里的光像星星一样亮。

演出那天,出发前董老师看到小珂和彦熙互相帮忙整理着装,当歌曲的旋律在长沙音乐厅的上空响起,小珂所在的声部成为“主角”时,他的声音不再发虚,而是稳稳地融入和声里,像一股清澈的溪流汇入江河。董老师站在舞台上看着,突然明白,集体的温暖,原来能让最胆怯的灵魂也鼓起歌唱的勇气!

 

从“捣蛋大王”到“专注小百灵”

合唱团里还有个出了名的“小调皮”小琪(邓诗琪)。三年级刚入团时,她总在排练时“语出惊人”。老师讲发声技巧,她会突然站起来说“我家猫咪也会唱高音”;大家练和声时,她又自顾自地哼起别的歌,活脱脱一个“气氛破坏者”,常常惹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好气又好笑。


 

时间在悄悄流转,小琪加入团已经一年有余,她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长沙音乐厅的演出进入倒计时,高强度的排练让整个合唱团都紧绷着弦。那天,大家从下午三点一直练到晚上九点,孩子们累得东倒西歪,有的趴在合唱台阶上,有的靠在钢琴边揉嗓子。董老师正想宣布休息,却看见那个“小调皮”依旧坐得笔直,眼神紧紧盯着乐谱,原本爱做小动作的手指轻轻跟着节奏敲打膝盖,全然没了往日的嬉闹。那天晚上,董老师特意拍了张女孩认真排练的照片发给她妈妈。“这孩子平时活泼调皮,只有唱歌时像换了个人。”妈妈的话让董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对唱歌的热爱早已悄悄在孩子心里扎了根。用俏皮话回应乐理知识,用即兴哼唱探索旋律。这些看似调皮的举动里,也藏着她对音乐最本真的好奇。看着那个曾经的“捣蛋大王”,渐渐成了合唱团里的“专注小百灵”,董老师突然明白,每个孩子与音乐的相遇方式都不一样,而那些曾被大家当作捣乱的时刻,或许正是她寻找热爱的独特轨迹。


 

“捕鱼行动”让歌声里没有“漏网之鱼”

合唱团人不算少,但总有几个孩子想在排练时“偷个小懒”——唱高音时悄悄降调,声部配合时故意慢半拍,像一群在旋律里“摸鱼”的淘气包。对此,董老师和同事们琢磨出个妙招,并给这个计划起名叫“捕鱼行动”。

“我们不亲自‘抓鱼’,而是让音准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董老师笑着说。每次突击检查,她会随机点几个“嫌疑分子”,让声部长带着他们到隔壁教室或楼梯间“回课”。“捕鱼行动”开展了几次后,合唱团的排练状态明显好了很多。那些当“小老师”的孩子,不仅自己唱得更卖力,还学会了观察同伴的问题;而曾经“摸鱼”的孩子,也练得格外认真。董老师说,有时听到孩子们互相提醒“这里要和声,不能只顾着自己唱”,就觉得这“捕鱼行动”真是选对了方法。

 

初登舞台的泪光是第一批孩子的成长礼

董老师常常想起她带的第一批孩子,那些名字像刻在心底的音符,一提及便泛起温暖的涟漪。那时她刚入职,选歌时凭着一股冲劲,挑了首难度不小的三声部混声作品《雪花的快乐》。“现在想想真是胆大,”董老师笑着摇头,“既不会选歌,也不懂怎么跟孩子好好沟通。”那段时间,她和同事吴雨筝老师总被学生偷偷吐槽“太凶”,排练时的严肃常常让教室气氛紧绷。可孩子们从不说苦,只是把认真藏在日常练习中。

第一次参加“快乐合唱3+1”麻城片区合唱比赛那天,后台找不到像样的排练间,他们就在一间堆满杂物的破旧教室里做最后的准备。斑驳的墙壁挡不住歌声,孩子们站在落满灰尘的地板上,张口的瞬间仿佛有光从喉咙里涌出来。董老师站在角落,听着三个声部像溪流汇进江河,孩子们认真的样子,不禁让她突然就红了眼眶。孩子们演出时,董老师就在台下站着,看着孩子们仰起的脸,每个人的眼里都亮晶晶的,像把整个星空都装在了里面。歌声落下时,掌声雷动。

如今这批孩子早已毕业,可董老师仍然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记得他们在破旧教室里唱歌的模样,记得舞台上那些闪光的眼睛。那是合唱团的第一次成长礼,原来最动人的不是完美的和声,是一群热爱音乐的孩子朝着同一个目标向前冲的样子。

就像董老师说的,合唱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让每个声音都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一起变成更美的旋律。而这些孩子的成长,也正如合唱团的歌声,从生涩到流畅,从胆怯到绽放,每一个音符里,都藏着努力与蜕变的痕迹。

或许有一天,当这些孩子长大,会想起在合唱团的日子;想起每个午后,准时响起的钢琴声;想起“捕鱼行动”时的紧张与认真;想起舞台上,自己与伙伴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时闪闪发光的样子。合唱团那些与音乐相伴的日子,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的整个青春。

 

麻城二小八音盒米多多合唱团

 

八音盒合唱团成立于1999年,从最初的一支合唱队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一个有规模的合唱团,我们的孩子来自各个年级,目前在团团员约60人,每年会有面向全校学生的招新。合唱团每周固定三次排练,定期邀请资深合唱指导专家进行指导。

合唱团积极参加省级和市内比赛和展演,2020年获麻城市“快乐3+1片区合唱展演”二等奖,小学组第一名;同年参加湖北省妇联举办的庆六一活动获省级二等奖。

2023年参加麻城市“快乐3+1县级合唱展演”演唱《siyahamba》和《米多多之歌》获一等奖第一名。同年参加麻城市教育高质量论坛开幕式,幼小衔接成果展示。

2024年7月,参加“米多多乡村童声合唱周”,11月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获一等奖。